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2019年教育文档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2019年教育文档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187
1前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据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报告称,201.4年共计有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教学机构中学习。近年来,西医类留学生总数仅少于语言类留学生,成为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热门专业。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西医类留学生主要来自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学制为6年,专业课授课语言为英语,并且大多数学生来中国时没有汉语基础,发现他们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在跨文化适应阶段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2跨文化适应的模式
跨文化适应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因为人们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去的时候必然会经历生活上、文化上的许多变化,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加拿大跨文化心理学家John Berry(1990)分析的不同人群的文化适应策略,他认为文化适应的过程是个人改变自我的过程,而个人处理跨文化适应的策略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个人对保持自己原有文化传统和身份的态度;二是个人寻求与新环境主流文化建立的人际关系的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2019年教育文档
模式。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或模式:同化、分离、融合和边缘化。
Ward与Kennedy(1994)调查分析了这四种文化适应模式与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采取融合适应模式的旅居者感受到的心理焦虑最少,采取同化适应模式的人经历的社会适应中的困难最少,但是采取同化模式的人会比采取融合模式的人遇到更多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采取分离和边缘化适应模式的人产生的心理焦虑都比较多,而采取分离适应模式的人在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最多。
3影响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3.1语言障碍
汉语水平会影响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而流利的汉语对文化适应有直接积极的影响。因为这会使人们有较强的发展与目的文化人群良好关系的交际能力,特别是能具有将目的语说得礼貌而得体的语言能力,而这是适应目的文化的关键因素。但西医类留学生的专业课授课语言为英语,大多数留学生毕业后会回国,所以他们对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多数人认为学习汉语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而语言障碍不仅阻碍了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也使留学生难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和联谊活动,以及影响在医院实习时与病人的有效沟通。
3.2文化距离
所谓文化距离是指自身文化与目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些差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2019年教育文档
异包括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语言、文化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也包括宗教、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差异。Furnharm、Bochner(1986)和Ward(1996)等人分析了分化距离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文化距离越大,个人要超越这些文化差异所需要的努力和资源就越多,所经历的生活变化也越大,体验到的心理焦虑也越明显。我校西医类留学生有60%来自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学生比较注重个体主义文化,讲究平等,崇尚自由,做事方式比较简单直接,而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等级观念,相对含蓄委婉,有时候他们很难理解中国人的言行不一。
3.3个人性格特点
在个人性格因素中,对模糊性的容忍程度、内在动机、灵活性、幽默感、内向与外向等性格特点都与文化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另外,Ward(1996)特别强调性格特点与目的文化特点的契合,比如性格独立的人会对个体主义文化感到容易适应,而倾向互相依靠的人会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感觉舒服。内在动机也是影响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积极的内在动机的人会更乐观地面对困难,把适应不同文化看作是一种锻炼自己性格和增加阅历的好机会。只具有外在动机的人,遇到不熟悉的环境或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因此,刚到锦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有些留学生有时会自学到深夜,有时就会出现上课迟到、旷课等现象;有些留学生则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或学科上课,对那些自己认为不重要或不喜欢的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就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