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内翻足(5)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操作手法:操作者左手握持患儿小腿下段和踝关节以保护关节骨骺,屈膝90°,按顺序逐日进行手法扳正。一般先矫正前足内收和距下关节的内翻畸形,数周后开始矫正踝部跖屈与旋后畸形。在矫正足下垂时,应将后跟向下牵拉,使踝部背屈,而切忌强力将前足背屈。在对各种畸形做反方向扳正的过程中,同时对足外缘软组织进行按摩。在手法矫正期间和矫正后,应使用相应支具固定并鼓励患儿做主动的足外翻练习。
3.手法矫正石膏固定 一般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由医师操作。矫正顺序同上述手法按摩矫正。本法往往需要结合跟腱切断延长和跖腱膜切断松解术。 操作方法:术者一手握持患儿前足,一手握持其足跟部,将患足外侧凸出部置于有软衬垫的三角木嵴上,两手持续施压,以纠正前足内收和足内翻畸形;然后,术者一手握持患儿小腿下段与踝部,一手握持其前足,使足踝极度背伸以矫正跖屈畸形;最后再将患足外翻、外展。手法矫正成功后,取患足矫枉过正位,屈膝90°石膏固定,每3个月更换一次石膏,共需固定9个月左右。在此过程中及解除固定后,需长期观察直至成年,如有畸形复发应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软组织手术
(1)跟腱延长术:为应用最多的软组织手术,主要是纠正足跖屈下垂。具体手术方法可参阅有关章节。
(2)跖腱膜切断术:切断跖腱膜中段紧张部分,以纠正前足的跖屈与内收。
(3)关节囊和韧带松解术:常与跟腱延长术同时进行,视需要切断后踝、距下关节囊及部分三角韧带。在纠正前足内收畸形时,有时需切断内侧面跗骨间关节囊。
(4)胫前肌腱外移术:将胫前肌止点从第1楔骨处切断、游离,移至第3楔骨或骰骨处。陆裕朴主张早期(6个月后)行此手术,以尽早建立肌力平衡。
5.截骨矫形术 适用于重度患儿,骨骼已有较严重的畸形者。较常应用的为跟骨楔形截骨术(Dwyer手术,图2),以纠正跟骨内翻畸形,也有人采用骰骨楔形截骨术纠正前足内收畸形。对学龄前儿童的胫骨内旋畸形,可采用胫骨截骨术。
6.关节融合术 多采用跗部三关节融合术,适用于10~12岁以上畸形严重的患儿,以及部分成年患者。
饮食保健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根据症状咨询医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
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戒除烟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护理
无相关资料。
病理病因
真正病因不明,许多因素和本病有关联,但没有一种因素能完全解释马蹄内翻畸形的起因。
疾病诊断
出生后即出现明显的马蹄内翻畸形者,诊断不难。但应与跖内收畸形鉴别,跖内收的病例后足正常,且无足内翻和下垂畸形。并发于脊髓脊膜膨出的马蹄内翻畸形也应与之鉴别,根据腰骶部膨出的包块及下肢运动、感觉、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即可鉴别。较大儿童还应与小儿麻痹、脑性瘫痪、坐骨神经损伤和多关节挛缩症等引起的畸形足相鉴别。小儿麻痹有其发病史,感觉好,运动功能丧失。坐骨神经损伤表现为膝以下运动功能丧失和相应的感觉障碍。脑性瘫痪为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常有智力上的缺陷。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关节僵直出生后即有,很难用手法扳正,累及较多关节。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均能作出诊断,一般不需依据X线检查确诊。但对于判断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和对治疗疗效的客观评价,X线摄片是不可缺少的。正常新生儿足部X线片可见跟、距和骰骨的化骨中心。马蹄内翻足的病儿足部诸骨的骨化中心出现较晚。舟骨在3岁后方才出现。跖骨干生后骨化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