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文化的互动_对旅游人类学再认识(3)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
化在当地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原本认为旅游可以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推动不同族群文化的和谐汇融,但是许多事实表明这种主观愿望,实际上是一种天真的幻想,甚至是与原本的意图背道而驰,效果恰恰相反。游客以为看到的是奇异原始的民俗风情,满足了一时的好奇心理,但实际上他们所看见的只是旅游策划者展示的 伪民俗 。民族文化的传承者目睹本民族文化被扭曲利用,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收入微薄的本地人为了讨好游客,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表演已经改编的所谓民俗,自己被当作 落后 、 边缘 的 他者 ,取悦于休闲的有钱人,内心深处难免会生出悲凉和厌恶的感觉。因为没有建立起平等相互对话的基础,双方之间的隔阂很难消除。这种不乐观的情形怎样才能解决,已成为旅游人类学家最关注的问题,即如何解决旅游发展和文化变迁的关系,如何实现旅游与文化的互动。
要想真正实现旅游人类学的核心学术理念 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只有把人类学和旅游学两种视野和方法融合在一起,有效地依靠不同学科多重视野的合理透视,才有可能形成一种能同时兼顾 旅游 和 文化 的更好的研究方法。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以下的观点很值得借鉴。其一是要在多元文化并置中体现和而不同的观察立场,即旅游者如何理解和评价某种文化,怎样站在一个 异文化 的位参考文献:
置上体察自身的 本文化 ,而目的地的民众也应该以当地人的立场和观点积极建构自己的文化形象,解释某种文化传承,展现自己多样性的文化特点。这样才能实现相互间的互补共生。其二是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相对的先进和后进之别。只有用这种相对观即文化相对论的原则去研究旅游特别是民族旅游,才不至于伤害目的地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感情,才能保证民族团结,实现旅游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期真正达到文化认同,美美与共的和谐境界。
四、结语
当今时代,旅游业成为生机勃勃的 朝阳产业 ,旅游正在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旅游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流动造成人与环境的直接相互作用,它牵涉到社会经济文化、个人行为心理、生态环境资源等许多方面。人类学广泛而灵活的适应性,以及多种多样的理论方法,可以对这些由旅游引发的复杂社会文化现象,作出透彻的理解,深层次的解释以及客观的预测。因此,旅游学与人类学完全可以在双方互补中,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旅游学与人类学交叉而形成的分支学科 旅游人类学也将由此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学者把旅游人类学理论运用到旅游业研究当中,使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少走弯路,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1]张晓萍,黄继元.纳尔逊 格雷本的 旅游人类学 [J].思想战线,2002,(2):64.[2]周霄.刍论 旅游人类学 的几个基本问题[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1,(2).[3]宗晓莲.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综述[J].民族研究,2001,(3).
[4]覃德清,戚剑玲.西方旅游人类学与中国旅游文化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1,(3).[5]宗晓莲.西方旅游人类学两大研究流派浅析[J].思想战线,2001,(6).[6]杨慧,等.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7](美)瓦伦.史密斯.张晓萍等译.东道主与游客 旅游人类学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InteractionBetweenTourismandCulture
FurtherUnderstandingonAnthropologyofTourism
LIWei
(SchoolofTourismandGeography,ShenyangUniversity,Shenyang110041,China)
Abstract:Startingwiththeinteractionbetweentourismandculture,somebasicissue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rediscussed,todrawpeople sattentiontothissubject,andmakethetourismofChinatowardsthedirectionof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words:tourism;culture;interaction;anthropologyoftourism;sustainabledevelopment
(责任编辑 王 颖)
上一篇:共产党宣言1(全6本)
下一篇:00277行政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