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3)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中国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 第2卷 第9期素。461例中单独应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有110例,占23.9%;应用静脉注射普通肝素的占6.7%。需要说明的是报道使用肝素治疗(具体分类不详)的有118例。超过80%的患者可以存活。尤其是产褥期所致CVT,其长期预后良好,70%可完全康复,仅49例(10.6%)遗留残疾或后遗症。CVT的复发率为10%,仍有60例(13.0%)的CVT会导致死亡。3 讨论
3.1 CVT病因及机制 根据CVT病变的性质及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炎症型和非炎症型两类。炎症型均继发于感染病灶,如颅内和局部感染(脓肿、耳炎、脑膜炎等)。非炎症型的危药;(2)血液病和凝血因子异常(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如因子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20110GA(3)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病;(4)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Behcet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脂
高,产后血压下降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2)部分患者产后有感染史,可引起体温升高、白成血栓;(3)分娩时盆腔静脉丛血栓形成,栓子脱落经静脉系统进入颅内静脉而发生栓塞。
国内CVT发生常见的部位为上矢状窦,且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为非感染型。CVT病理机制是由于脑静脉回流障碍和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脑组织淤血、水肿。而上矢状窦内存在许多横隔、小梁,其内静脉系统血流速度缓慢,血栓易于形成。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和病程的延长,大部分患者CVT形成往往累及多个静脉窦。
3.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CV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有两大症候群:即颅高压症状
[33]
损害症状(栓塞发生于局部脑静脉)。意大利
病例有31例,占6.7%;应用溶栓治疗的有98例,细胞数增多等,最终导致静脉窦血液淤滞,形
险因素包括[31-32]:(1)妊娠、围产期及口服避孕(栓塞发生于主要的静脉窦)和局灶性神经功能
11个医疗中心的研究报告表明,CVT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乳头水肿、癫、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和意识障碍。分析国内报道的388例CVT,压表现,但国内CVT临床表现更复杂多样,多种体征混杂,往往与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
突变、抗凝血酶III缺乏、蛋白C及蛋白S缺乏);最为常见的症状也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
抗体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5)营养不良、下腔出血等临床体征相似,依据临床表现往往脱水、癌症等消耗性疾病;(6)类固醇治疗;(7)不能做出正确诊断。另外,CVT的临床表现取外科手术及创伤;(8)病因不明。
国外报道遗传相关因素如因子V Leiden突变、凝血酶原基因20110GA突变、抗凝血酶III缺乏、蛋白C及蛋白S缺乏等所致的CVT较国内明显增多,这可能与国内遗传相关疾病的检测手段较国外落后、大部分医院没有相关检测手段有关。目前报道的我国男性患者中,感染仍为CVT的主要病因,常由头面、耳部的感染所致局限性血栓形成。而女性妊娠期CVT发病率较高,报道统计10%~15%的妊娠女性CVT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可能原因如下[8-9]:(1)产前多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史,分娩时大量出汗、失血,血液黏稠度升
决于血栓形成的病因、部位、进展速度以及患者的耐受程度。CV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有学者提出,青壮年患者有以下临床表现:(1)近来出现不同寻常的头痛;(2)缺乏危险因素的卒中样表现;(3)颅高压,颅脑CT上出现出血性梗死灶,且不符合血管分布时,应考虑到CVT,及时作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以助确诊[34]。
影像学的检查是诊断CVT的主要依据。CVT在颅脑CT平扫可见特征性静脉高密度和条索征,但阳性率低,因此CT早期诊断CVT难度较大。颅脑MRI诊断的最大优势是对血液流动的敏感性、多序列、多方向成像可直接
下一篇:环境空气污染指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