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2)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中国人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
Chin J Stroke Volume 2.Number 9.2007
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CVT发生的主要病因。其中与产褥期、口服避and sinus thrombosis,CVT)是脑血管病的孕药关系更为密切,这可以解释为何CVT常见一种特殊类型,有报道称误诊率高达50%以上[1]。于青年女性。
CVT预后不良,过去一直被视为一种致死性疾病。近期文献报道,CVT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使CVT死亡率降为5%~30%[2]。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CVT是目前神经科医师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我国人群来说,CVT患者常表现为颅高压症状,易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及良性颅高压等,因而失去早期治疗机会,故死亡率较高。总结中国CVT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对于提高国内医师对CVT的认识,以及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现对国内报道的461例CVT病例进行总结分析[1-30]。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1998~2006年国内文献报道的461例CVT患者。其中男性190例,女性271例,男女比例为1∶1.4。发病年龄12~82岁,平均35岁。其中女性患者年龄以20~42岁居多。常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少数慢性起病。病程一般为1周至1个月,少数为半年至1年。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1例CVT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2 结果
2.1 CVT发生的主要病因 本研究中,CVT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1.43,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20~40岁,占总发病人群的68.9%。461例中有366例详细分析CVT发生的病因,其中,继发于感染病灶的有69例,占17.8%;非感染性病因占60%左右,其中产褥期发病152例,占39.7%;口服避孕药15例;具有血液病和凝血因子异常12例;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3例,癌症4例,继发于颅脑外伤14例,其他病因,包括劳累、饮酒、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等12例;病因不明85例,占21.9%。可见非感染性因素已成为国内
2.2 CVT发生的常见部位 由于解剖及发病特点,继发于颅面部感染的CVT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为海绵窦、横窦,非感染因素所致CVT最常见于上矢状窦。461例中有211例CVT明确病变的发生部位,病变累及上矢状窦有153例,占72.5%。其次为横窦75例,乙状窦48例,海绵窦8例。
2.3 CVT发生的常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及视力下降,也可有皮层受损的症状和体征,个别表现为精神症状及癫
发作。脑脊液压力增高,常被误诊
为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分析国内报道的388例有阳性临床体征的CVT病例,最为常见的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表现,共计343例,占88.4%,且大多数病例头痛先于其他神经局灶体征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视乳头水肿190例,占48.9%。部分性或全面性癫占27.3%;肢体瘫痪84例,占21.6%;意识障碍72例,占18.6%。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CVT的主要依据。461例CVT患者中,均行颅脑CT检查,而CVT特
征性静脉高密度和条索征较少见。60%病例颅脑CT正常,6%表现为脑膜炎,10%表现为脑肿胀,大约20%出现脑梗死或出血表现。461例中,约87%行颅脑MRI检查,包括MRI及MRV。其中76%的颅脑MRI上,急性期静脉窦区域出现斑点状T1加权成像(T1WI)呈中等、略低或较高信号,而T2加权成像(T2WI)呈极低信号。颅脑MRV能很好的反映脑静脉窦的血流状态和静脉窦的形态。本研究中,颅脑MRI+MRV诊断准确率达70%~80%。DSA仍被认为是诊断CVT的“金标准”,但DSA是一种创伤性检查,仅50%病例经DSA确诊。
2.4 CVT的治疗及预后 国内抗凝治疗主要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也有静脉注射普通肝
下一篇:环境空气污染指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