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知识汇总(14)

时间:2025-02-22

植保知识,有许多内容。

介壳虫对多种有机磷、菊酯以及噻嗪酮、吡虫啉等药物均比较敏感,防治的难点在于介壳虫每年能发生多代,中后期世代重叠,而且其大龄若虫和成虫体表有保护层,药物很难穿透这层物质发挥触杀作用。一般来说第一代介壳虫若虫孵化高峰比较明显,是用药防治的关键世代,以后各代世代重叠比较严重,用触杀性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各代初孵若虫体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保护层时,对药物敏感,是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

喹硫磷是目前柑橘生产上用来防治矢尖蚧和红蜡蚧的常用药种之一。从该药没有内吸性、持效期短等特点可以看出,该药及其与菊酯类农药的复配剂主要适合在介壳虫若虫孵化高峰期使用,错过这一时机,施药后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在田间介壳虫世代重叠现象较严重,各种虫态均有时,宜选用吡虫啉、噻嗪酮(扑虱净)、乙酰甲胺磷等药物及其与其他一些药的复配剂进行防治。

农作物药害产生的原因及救治措施

1.农作物药害产生的原因

(1) 过量施用农药 有些农民在防治作物病虫害时,思想上存在着用药量越大防治效越高的误区,人为加大用药量,造成药害。如粉锈宁使用过量,造成小麦叶片发黄,干枯;玉米田使用超量莠去津成份的除草剂,导致下茬小麦受害,表现出苗不整齐,叶色发黄,生长缓慢,不分蘖或少分蘖,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

(2) 错用农药 由于保管不善,造成标签脱落等原因造成错用农药,或使用作物敏感的农药都易引起药害。如大豆田使用的氯嘧磺隆,会造成大豆绝产。大豆,玉米。高梁等对敌百虫.敌敌畏等叫敏感,所以错用后易造成药害。

(3) 盲目混配农药 一些药剂科学混用后可明显增强防效,但如果盲目混配农药一些农药,就会产生药害。如敌稗与2,4-滴.有机磷农药混用,能使水稻受害。

(4) 土壤残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长、残留时间久的除草剂易对后荐敏感作物造成伤害,如玉米田施用秀去津,对后荐小麦有药害。一般表现为出苗迟缓、根少、叶黄、生长受到抑制,重时造成幼苗死亡。

(5) 施药时期不当 作物苗期、花期、幼果期、细嫩部位及作物长势较弱时耐药力差,对农药较敏感,此时用药易引起药害。如小麦拔节后使用2,4-滴丁酯,可导致小麦上部叶片和麦穗畸形,少结实或不结实,甚至难以抽穗。

(6) 施药天气不当 高温、强烈阳光照射、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低于50%、雨水或露水大时施药易引起药害。如大豆田施用甲草胺、乙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时,配药后如遇低温、多雨、寡照、土壤过湿等,会使大豆幼苗受害,引起药害。

(7) 雾滴漂移 一些农药,尤其是除草剂,在喷洒过程中,小于100µm的药液雾滴极易随风飘移,致使邻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受害。如2,4-滴丁酯地面喷洒时,其雾滴可漂移

1000m~2000m,禾大壮地面喷洒时,雾滴可漂移500m以上。如在玉米田喷洒除草剂,不控制漂移,可使邻近地块的豆类、蔬菜等作物遭受药害。

(8) 施药机械性能不良或作业不规范 多喷头喷雾器喷嘴流量不一致、喷雾不匀、喷副联结带重叠、喷最后滴等,造成局部喷药过多,使作物受害;背负式喷雾器采用圆锥喷头易造成重喷,增加药量,造成药害。另外,药剂配制时,不进行二次稀释,使高浓度的药液集中在喷杆内,使先喷出的药液浓度高,易出现药害。

(9) 药械清洗不干净 喷药后药械没有彻底清洗,又在其他敏感作物上使用,易发生药害。如在麦田喷洒除草剂后,清洗不净,又用于豆类、蔬菜等作物上喷洒农药,极易造成伤害。

2.救治措施

植保知识汇总(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