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知识汇总(12)

时间:2025-05-05

植保知识,有许多内容。

1.合理用药 使用农药前必须充分了解农药的性能,如剂型、有效成分、防治原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情况,避开植物对药剂敏感的芽期、花期施药。详细调查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发育阶段,及时用药。

2.检查农药的品质 施药前必须鉴别农药是否失效,如乳油农药是否出现分层、沉淀、结絮现象。如果出现上层浮油、下层沉淀,可用力摇动药瓶使农药均匀静置一小时;若还是分层,证明农药变质失效,不可再使用。可湿性粉剂取小量轻轻撒在水面上,一分钟后如果农药还不能溶解在水里,说明已经变质失效。

3.施药浓度 稀释农药以达到合理的浓度,既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又不会造成药害。通常每种农药的稀释倍数有一个范围,选择介于最低稀释倍数和最高稀释倍数之间的中间浓度是可取的方法。

4.考虑植物对药剂的敏感程度 施药防治时要避免对敏感的植物用药。

5.气象因素 施药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避免中午高温阶段施药。如无特殊要求的农药,最佳的施用时间为上午8誜00至10誜00,下午4誜00至6誜00.

6.施药技术 喷雾一定要均匀周到,避免局部叶片喷药量过大。选择合适的喷药器械。打针要严格计算药量,最好不要用原液。根施颗粒剂后要浇水稀释。

7.增加土壤水分 天气干旱、植物缺水时,施药前灌水提高土壤水分是防止药害产生的有效措施。(信息来源:金农网)

稻纵卷叶螟防治技术指导

稻纵卷叶螟是为害水稻的一种重要害虫,近年来在国内水稻尚的危害日益加重,对水稻产量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害症状:稻纵卷叶螟主要危害水稻。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造成白。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影响株高和抽穗,使千粒重降低,瘪粒率增加,导致严重减产。

据调查统计,少数不用药或用药不及时水稻田块的危害率达75%以上,产量损失20%~30%。但一般选用合适药剂并及时防治,水稻田块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白叶率在

2.3%左右。

(二)危害特点:2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3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3龄后食量增加,虫苞膨大;进入4~5龄频繁转苞危害,被害虫苞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1龄:在叶鞘处;2龄:在叶尖;3~4龄:在叶片中部,离叶尖4~6厘米,暴食危害,出现白叶;5龄:白叶,后期处于化蛹期;

(三)发生特点

1、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 稻纵卷叶螟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一年发生1-~11代。如河北、山东北部为2~3代 ;河南信阳、长江中下游如湖北、安徽、江苏、上海及浙江北部为4~5代;湖南、江西、浙江南部为5~6代;福建、广东、 广西为6~7代;海南省的陵水县为10~11代。主要危害水稻及潮湿地区的禾本科杂草。即温度、高温、多雨日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生。

2、稻纵卷叶螟难防治的原因是什么

(1)防止时间没有掌握标准 到纵卷叶螟年与年间存在一定的发生时间差异,使得每年的发生防治时间有一定不同。有时因天气连续阴雨,在防止适期不能施药防治,等天气适宜用药防治时,倒纵卷叶螟幼虫已进入高龄,防治效果下降。

(2)前期低龄幼虫时打不到,后期卷叶难打。

(3)药剂选择不当,害虫抗性增加,造成防效下降。市售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很多,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其中大部分是复配剂,仅适宜防治1—2龄幼虫。许多农户贪图便宜,购买有效成份含量偏低的复配药剂进行防治,结果防治效果差,在购买高含量药剂进行防治时,虫龄

植保知识汇总(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