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1
第一章
一 简答题
1.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2.简述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定义 的内容. 答: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 论与实践.
3.简述我过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 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 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 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 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
4.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4个方面的内容? 答: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与信息骗码.会议部分取决 于提取线索.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哪4个要素? 答: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 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
6.简述现代建构注意观的学习具有哪6个特征? 答: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雷击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 习.反思性的学习.
7、简述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内容。P21
8.简述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模式的内容. 答:香农-施拉姆模式是施拉姆对香农的传播模式作出了研究改进,在传播模式 中加入反馈环节,并强调只有信息发出者(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信宿)的经 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施拉姆模式的内容是传播的循环 模式,不仅强调反馈并且突出,反馈的双向性,表明任何传播活动都应具有的双 向性.
9.简述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 答:是把系统方法定义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的组成是:确认需要解 决的问题, 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策略) 并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惊醒实施,评价效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做必 要的调整或修改.
10、、 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的程序教学包含哪四个组成要素? 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的程序教学包含哪四个组成要素? 四个组成要素 1、小步骤进行,即给学习者小量的信息,并从信息中的某一条目或 某一项,依次进入另一条或另一项,每位学生均须按照相同的顺序学 习。 2、呈现明显的反应,即学生的反应能为他人所观察到,如是正 确的反应,才能得到强化;不正确的反应,则需要改正。 3、及时反 馈,学生反应之后,立即告知其反应是否正确,如果答案是正确,反 馈就是一种增强物,如果答案错误,反馈就是一种更正的方法。 4、 自定学习步调 即学生按自己定的步调,进行程序学习。
11.简述发现学习有哪4项优势和作用? 答:1提高智力的潜力.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第二章
一、 简答题
1.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泊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文化、 科学知识。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以掌 握一定的系统的科学知识为任务的。 3、学生的学习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的知识经验,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武 装自己。 4、学生的学习要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以及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世 界观。
2.简述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的 8 个内部阶段。 接受神经冲动的模式、 特征的选择性知觉、 短时记忆贮存、 长时记忆贮存、 提取、 反应组织、作业反馈、强化。
3.皮亚杰提出,外界刺激与主体反应的关系不是简单的 S→R,而是 S→AT→R。 试述 S→AT→R 的含义。 AT 是主动同化刺激 S 于结构 T 的结果,A 是大于 1 的系数,刺激 S 只有被主体同 化于认知结构 T,才能成为 AT,才能引起一定的反应 R。
4、维果斯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比较低级机能在结构上多一个中介(或中间环节)X,即A→X→B。试述A→X→B的含义。(详见教材P55-56)
答:动物的心理机能从其结构上看都是直接的,即A→B;而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比低级机能在结构上多一个中介(或中间环节)X,即A→X→B。人与动物心理机能上的比较,不仅是量上的增加,而且是心理结构的变化,形成本质不同的意识系统。
5. 简述学习风格构成的 3 个层面。 心理性层面、生理性层面、社会性层面。
6. 谈谈教学活动过程有哪几个要素?并简述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要素: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没有这个要素, 教学就失去了目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离开这个要素, 就不能引成教学的双边关系。教学内容是一定的科学知识,没有这一要素,“学 与教”就失去了基础的前提。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 …… 此处隐藏:83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