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历史回眸(3)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了中国科学院的小礼堂,人民银行和工商银行总行机关来了两三百人参加,没有鲜花,没有纪念品,也没有举行宴会,总共花了几百元钱。陈立老行长后来回忆称:“创业艰难啊,简朴一些是应该的,但遗憾的是当时连一份小小的纪念品也没有准备,开会的场景现在只留下了一张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了。”工商银行正是凭借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勤俭办行的优良作风,在改革中诞生、起步、成长,一步步走向辉煌。 1984年1月1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每日电讯都发表了重要消息,向世人宣布了中国工商银行的正式成立。《经济日报》在头版头条显著位置发表了题为《银行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的社论,祝贺中国工商银行的成立,指出“工商银行的成立是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银行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
(四)工商银行成立的历史意义
工商银行的成立,在我国金融改革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中央银行体制的确立,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建立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级银行制度最核心的一环,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最主要的成就之一。由于工商银行的成立,使人民银行最终摆脱了具体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经营,完成了向中央银行的飞跃,实现了我国银行业组织制度上的第一次政企分离。
第二,工商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专业银行体系的最终建立。如果说我国改革开放后重建农业银行,分设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拉开了金融组织体制改革序幕的话,工商银行的成立则为这项改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可以说,1984年1月1日工商银行的正式诞生,是新中国中央银行制度得以确立、国家专业银行体系最终形成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二、国家专业银行时期的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成立后的第一个10年间处在国家专业银行时期,企业化改革取得了巨
大成绩,通过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充分发挥了融资主渠道作用;坚持“择优扶植”
信贷原则,以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积极开拓,存、贷、汇等各项业务取得
了长足发展,成长为中国第一大银行;信用卡、国际业务等新兴业务从无到有,电
子化建设初见成效,经营效益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宏观调控任务和
政策性贷款任务,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
(一)积极实施以搞活城市行为中心环节的企业化改革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
定》,明确提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并确定推进专业银行企
业化改革为整个金融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1986年1月,国家体改委、人民
银行在广州联合召开沈阳、广州、重庆、武汉、常州等5城市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座
谈会,正式部署了专业银行等的企业化改革。此后,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国家专业
银行开始了长达近10年的以“企业化”为目标方向的管理体制改革。从1986年起,工商银行以城市行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下放“六权”(业务经营权、信贷资金调
配权、利率浮动权、干部任免和奖惩权、劳动组织和工资奖金形式的决定权、利润
留成支配权),实施了以搞活城市行为中心环节的管理体制改革。在管理机制上开
始尝试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责任约束机制以及以“目标经营”和“利润留成”为主
上一篇:产权式酒店运营模式分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