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第3部分 专题14 第2节 考点2
时间:2025-04-09
时间:2025-04-09
考点2 鉴赏诗歌语言
角度1__炼__字
☞明常识
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别,提高鉴赏炼字的能力。
定考向
常见的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熟技巧
1.鉴赏方法
(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谓“传神”就是要分析词语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中的表达效果。
(2)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意愿。
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愿。
(3)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
(4)看字词是否显性。所谓“显性”就是词语能凸显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2.答题步骤
(1)鉴赏炼字型
(2)鉴赏诗眼型
第一步:指出该字(该词)在表达主旨上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字(该词)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分析该字(该词)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水孤舟
梁栋[注]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咸淳四年进士。迁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宋亡,归杭州闲处守道。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颈联中的“空”和“坐见”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读懂诗歌】
骤雨过后,积水茫茫,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路。与外界隔绝的孤洲整天没有来客造访,唯有一叶小舟孤独地拴在垂杨的岸边。本想乘舟渡河,但门前的水势有增无减。只好袖手归来,栖迟茅屋,不惊鸥鸟任其沉浮。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颈联是本诗的第五、六句,找出“空”和“坐见”在颈联中所处的位置。
第二步:认真分析颈联内容。“空有济川心”表面是说虽想渡河,但只是一种奢望,“坐见”写出了诗人的无奈。联系注释可知,其实诗人要写的是即使想恢复中原,但也无法施展抱负。
第三步:先解释这两个词的字面义,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步骤一)“空”在此为“徒然,白白地”之意;“坐见”,即坐视,无可奈何之意。(步骤二)诗人虽然想乘舟渡河,无奈门前流水,水势有增无减,渡水的打算便成了泡影。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面前诗人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步骤三)“空”和“坐见”,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悲愤和无可奈何。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导学号:26612144】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①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
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
分明一觉华胥梦②,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本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这首词炼字很有特色,此词前两句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解析】这首词通过今昔元宵的对比,抒发了国破家亡之悲。开头两句,点明身在客地,不觉时序推移之快,原来春天已经到了。“惊”字匠心独运,将词人恨时思国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答案】“惊”字用得最好。“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快,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态,充分表达了词人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既然诗人是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是否更恰当?为什么?(5分)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这首诗的末句,有用“应”字的,也有用“犹”字的,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要求比较两个副词运用的巧妙程度。要联系诗歌的景物描写
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立足于“炼字”的修辞效果。答案不止一种,见仁见智,贵
在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应”字,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慨叹,也表达出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犹”字也很 …… 此处隐藏:171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