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连词_争奈_及相关转折连词的形成与发展(2)
时间:2025-02-22
时间:2025-02-22
连词
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要用于询问和反诘(否定),尤其侧重于反诘。 [1](P225)近代汉语前期, 争奈 连用出现时, 争 作为疑问代词用于 奈何 结构前,修饰动词 奈 及其后成分,用于询问方式,唐代文献中已常见。
A争+奈+何
(5)自古如此多,君今争奈何?(寒山13)(转引自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
B争+奈+名词性成分+何
(6)问: 真身还出世也无? 师曰: 真身不出世。 僧曰: 争奈真身何? 师云: 琉璃瓶子口。 ( 祖堂集%石霜和尚#)
C争+奈+X+何
(7)问: 知识出世,学人有依;迁化去后,如何得不被诸境惑? 师曰: 如空中轮。 僧曰: 争奈今日妄起何? 师曰: 正好烧却。 ( 祖堂集%洞山和尚#)
争 用于奈何结构前时,由于 奈何 结构的固定性,应分析为 争+(奈 何) ,这时 争奈 是一个跨层结构,即不在同一个句法层次上而只是在表层形式上相邻近的两个成分的组合,是一个非语言单位。
那么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争奈 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认为转折连词 争奈 正是从这种跨层结构中发展而来的。
2.跨层结构 争奈 词汇化为连词的过程
在 祖堂集#、 五灯会元#等文献里,佛教僧人对话中,当 争奈 结构用来表示询问时承接上文,进一步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从 争奈 所在句句子本身说,是疑问,从上下文看,又是对上文问题答语所未解决问题的进一步质疑,上文答语和下文所问问题二者之间有时存在转折义。
袓堂集%镜清和尚#中,当被问及 学人拟被纳,师意如何? 时,师云: 一任高飞 ,同时僧又提出 任高飞 如何解决 毛羽未备 的问题, 毛羽未备 是 任高飞 所未考虑到的问题,是 任高飞 的限制条件,从这方面说, 任高飞 和 毛羽未备 这两个小句之间存在转折义。
用于反诘时,往往是在承认一件事情的基础上,提出对另一件所未考虑到的事情 处理 方式方法的否定,前后所述两事件间语义上也存在转折关系。
(8)夹山云: 缦缦阇梨,山溪各异。任你截断天下人之舌头,争奈无人解语何? ( 祖堂集%洛浦和尚#)
例(8)中, 任你截断天下人之舌头 与 无人解语 这两小句存在转折义,同样 蹄脚甚分明 与 骑牛者不识 也隐含转折的关系。
从前面例中可以看出, 争奈 处于有转折意义的上下文语境中,这为 争奈 虚化为转折连词奠定了基础。但是虽然此时已经有了转折义的语境, 争奈 仍然是跨层结构, 奈 仍然是动词,明显标志是句末疑问词 何 的存在,结构上仍然应该分析为 争+(奈 何) 。
在我们调查语料中发现,当 争 用于 奈何 结构前时, 何 往往可以省略。其中原因,显而易见: 争 是疑问代词,从功能上说与 何 重复,去掉 何 ,对表达的意义不会有影响。从文献资料情况看,除A式不能省略外,其他两式都可省略,B式可省为B1式,C式可省为C1式。
B1争+奈+名词性成分
(9)南庄胜处心常忆,借问轩车早晚游。美景难忘竹廊下,好风争奈柳桥头?( 白氏长庆集#卷34)
C1争+奈+X
(10)何处难忘酒,长安喜气新。初登高第后,乍作好官人。省壁明张%,朝衣稳称身。此时无一盏,争奈帝城春?( 白氏长庆集#卷27)
从语料调查情况看,B1式,即 奈何 结构中间为名词性成分时,省略 何 的情况较少见,所找的例子多出自诗歌中。我们对佛教文献 五灯会元#进行穷尽性检索,共得 争奈 连用例59例,统计结果如下: 争奈何 连用5例, 争奈+名+何 19例, 争奈+动(形)+何 2例, 争奈+小句+何 4例, 争奈+ (无何) 29例。其中省略 何 的29例,没有后跟名词性成分的情况。可见B1式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较少出现,诗歌中B1式的省略,推测应该跟诗歌的讲求韵律、节奏有关。
省略 何 对 争+奈 何 的意义没有影响,却对连词 争奈 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看下面例子:
(11)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唐
下一篇:论孔子德育思想的践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