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7)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综述
该是那样的命运。例如,家庭暴力问题,这个在以往看似平常的问题,在传统观念中并不被视为暴力,而被认为是合理的。但是,社会性别理论却将其诉诸了法律。
3.社会性别理论的建立,推进了妇女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长期以来,对性别不平等起源的解释一直是女性研究中的一个关注点。对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列维·施特劳斯都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社会性别理论则是通过对两性不平等关系的深入分析,揭示出隐藏在物质生活背后的性别制度,将“性文化关系”与“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及“性的制度”区分开来,让我们在阶级的坐标之外又引入了性别这样一个观察人类社会结构的新维度。它的出现,使我们在发展与和平成为世界新的发展潮流的背景下,不能不注视来自社会的弱势群体——女性,不能不关注她们的发展,不能不倾听她们的呼声。也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社会性别渐渐进入决策、统计和学术界。
小结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毕竟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而且由于它的发展队伍还不够强大,其理论架构还不是非常完善。它的主要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别理论内容还无法统一。目前,关于社会性别理论的研究还很薄弱,其内容显得相当庞杂,不利于理论体系的构建。如前所述,对社会性别概念的解释多种多样,没有统一的概念,要形成完整的社会性别理论体系就更难了,显然不利于女性主义理论纳入主流文化和知识体系。第二,受意识形态和历史条件、社会发展水平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社会性别理论也受到一些质疑。例如,它认为性别完全由社会文化建构的,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关系,有忽略自然的性别差别和贬低女性气质的色彩。它在研究性别压迫时忽视和模糊了阶级压迫,认为男性中心的文化建构是导致女性从属地位的主要原因,片面归咎于社会文化和男性压迫。
尽管社会性别理论发展还不够成熟,但是社会性别理论仍然不失为分析性别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是认识性别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它不仅是一种崭新的理论观念,更是为改变两性不平等的权利关系而努力的实践。认真研究、借鉴、消化和吸收社会性别理论,结合具体国情发展本土化策略,是中国妇女理论研究面临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 谭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5:149.
[2] 盖尔·卢宾,女人交易:性的“政治经济学”初探,载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选择[M].北
京:三联书店,1995:15.
[3] 杨晓宁.社会性别概念与女性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社会性别概念的产生[J].大连大
学学报,2003(5):31-33.
[4] 林志斌,李小云.性别与发展导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121.
[5] 杜洁.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分析[J].浙江学刊,2000(2) :19-21.
[6] 韩贺南,张键.女性学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57.
[7] 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6.
[8] 王宇.女性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67.
[9] 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208.
[10] 安·奥克利.性别、社会性别和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67.
[11] 琼·斯科特.性别与历史学[M].李小江,译.上海:华夏出版社,2004:178.
[12] 王政.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和社会性别研究的现状[J].山西师大学报 (社科版),1997(4):
18-20.
上一篇:员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