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12)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江淮中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各地还都建立了在地方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农科教专家、各级农技推广人员、粮食企业及示范区农民有机结合的粮食生产科技推广运行机制,有效地推动了粮食主产区的产业化经营和生产组织化程度。
3、提升粮食品质,促进产业化经营
项目区普遍更换了优质品种,优质品种率达90%以上,稻麦的品质得到普遍改善。通过“三区一田”的辐射带动,全省粮食优质率大幅度提高,目前全省优质水稻面积236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68%;优质小麦面积2350万亩,占小麦面积的71.2%。沿淮和江淮东部地区还扩大了400多万亩市场畅销的优质粳稻品种,一般优质优价每千克0.15元以上,每亩因优质优价可增收80元以上。淮北地区重点推广了适合本地区生产的优质小麦品种皖麦38、烟农19,形成了淮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面粉加工企业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04~0.06元进行收购,每亩因优质优价可增收20元以上。在项目的带动下,项目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怀远县雁湖面粉公司、亳州大杨面粉集团、凤台县顾桥面粉加工集团和米王粮贸有限责任公司、天长市康盈米业等20个企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优质稻麦生产基地带动了稻麦加工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全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00家,并正在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了优质稻麦的产业化开发,提升我省粮食竞争力,增加农民的种粮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到位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1)政府组织,整合优势科技资源
本课题为省部会商项目,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省科技厅、农委、财政厅和粮食局共同组织实施,领导、协调全省农、科、教部门技术力量和地方政府、推广机构、企业联合承担的重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