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试
时间:2025-04-04
时间:2025-04-04
南昌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13.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食利国的原因是(B ) A. 国内食利者阶层日益扩大 B. 大量资本输出获得巨额利息和利润 C. 进出口贸易顺差 D. 通过技术输出获得大量收入 14、社会发展的基本
动力是(C ) 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 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 15、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C ) A、认识论上的辩证法 B、认识论上的唯理论 C、认识论上的唯物论 D、认识论 上的经验论 16、在真理观上相对主义的错误在于(B ) A、只讲真理的客观性,不讲真理的主观性 B、只讲真理的相对性,不讲真理的 绝对性 C、只讲真理和谬误的转化,不讲真理和谬误的对立 D、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 讲真理的相对性 17、商品价格的变化(A) A. 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变化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与货币价值变化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货币价值变化无关 D. 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与商品价值变化无关 1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关系,是因为它(A ) A. 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 是劳动力的价值 C. 是劳动力的价格 D. 是必要劳动 的报酬 19、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依据是 正确认识本国( C) A、阶级和阶级斗争状况 B、经济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D、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 20、联系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C ) A、都有的共同点 B、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C、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中 D、没有确定的界限 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C ) A、运动的绝对性 B、发展的规律性 C、客观实在性 D、本质的可知性 22、国体和政体之间是(D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内容和 形式的关系 23、“我们周围是一个人化了的世界”,这个命题的意思是(A ) A、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实践改造过的世界 B、意识是人化世界的决定性因素 C、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可以创造出任何东西 D、社会与自然界完全没有联系 24、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B ) A、事物的永恒运动 B、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C、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D、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25、“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真理”,这是(C ) A、彻底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B、唯物主义给真理下的定义 C、混淆真理和谬误界限的错误观点 D、承认真理相对性的辩证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2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表中)
1、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CDE ) A、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甜想 B、审时度势 C、量体裁衣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2、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在于(ACD ) A、生产力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 B、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 C、社会发展
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D、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E、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 因为它们(ACDE ) A、决定着其它一切社会矛盾 B、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 C、贯穿于每一社会形态的始终 D、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E、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4、“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指(ACDE ) A、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 B、共同的人性 C、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的本质也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E、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表现为阶级性 5、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原理,社会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犯( BE)错误 A、经验论 B、经验主义 C、唯理论 D、诡辩论 E、教条主义 6、真理和谬误是(ABCE ) A、相比较而存在 B、相斗争而发展 C、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D、无确定界限和严格区别 E、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7、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观点的出发点有(AC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 B、人民群众通晓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D、人民群众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的观点 E、人民群众具有先进的思想的观点 8、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BCDE ) A、传递社会经验 B、塑造人 C、推动社会发展 D、信息功能 E、教化功能 9、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CE )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 C.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D.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0、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 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 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面保证了来 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BDE )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E.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 11、劳动是(ABCDE ) A、一种物质实践 B、专属于人类社会的范畴 C、社会关系的产生基础
D、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E、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三、辨析题(每题 5 分,共 …… 此处隐藏:26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