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的应用举例实验报告(燕山大学)(2)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实验三 二叉树的应用举例
一、 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二叉树的建立及先序、中序、后序三种遍历方式,在此基础上实现树的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二、 实验内容及步骤
1.二叉链表的建立,先(中、后)序遍历
输入:字符串序列
输出:先(中、后)序序列
处理方法:通过补虚结点,使二叉树中各实际结点均具有左右孩子,再对该二叉树按先序遍历进行输入。以字符串的形式:根、左子树、右子树定义一棵二叉树:
1) 空树以空白字符‘#’表示
2) 只含一个根结点的二叉树(图1示)以字符串‘A##’表示
3) 一般的二叉树,以图2为例,以下列字符串表示:AB#C##D##
4) 无论先序、中序、后序遍历二叉树,遍历时的搜索路线是相同的:从根节点出发,逆时针沿二叉树外
缘移动,对每个节点均途经三次。
先序遍历:第一次经过节点时访问。中序遍历:第二次经过节点时访问。后序遍历:第三次经过节点时访问
图1
图2
2. 统计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计算二叉树的深度。
输入:字符串序列
输出:叶子结点的个数,二叉树的深度
处理方法:
1) 先序遍历二叉树。在遍历过程中查找叶子结点,并计数。由此,需在遍历算法中增添一个“计数”的
参数,并将算法中“访问结点”的操作改为:若是叶子,则计数器增1。
2) 后序遍历二叉树。从二叉树深度的定义可知,二叉树的深度应为其左、右子树深度的最大值加1。由
此,先分别求得左、右子树的深度,算法中“访问结点”的操作为:求得左、右子树深度的最大值,然后加 1 。
程序:
#include<iostream.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上一篇:策划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