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理血剂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第12章 理血剂
第12章
理血剂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一、含义 凡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证或出血证 的方剂,统称理血剂。《素问· 阴阳应 象大论》“定其血气,各守其乡”, “血实者宜决之”是其理论依据。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二、适应证 由于活血化瘀剂具有促进血行、消除凝滞、攻逐 瘀滞的功效,因而适用于血行不畅及各种瘀滞 内停之证。止血剂因有制止出血,防止血液流 失的作用,故而用于出血诸证。 三、分类 理血剂以调理血脉为称,按其作用,有补血、凉 血、活血、祛瘀、止血等治法,其中补血、凉 血已见于补益、清热剂,本章主要分为活血祛 瘀与止血两类。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四、注意 1. 辨明是瘀血证还是出血证,并探明其病因,分清 寒热虚实、标本缓急,酌情选用相应治法,做 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2. 逐瘀过猛或久用逐瘀,易于耗血伤正;止血过急, 易致留瘀。故在使用理血剂时,常辅以扶正、 活血之品,使祛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 3. 注意活血剂的剂量及使用禁忌。活血祛瘀剂能促 进血行,性多破泄,因此用量不宜过大,做到 中病即止,勿使过剂,若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 慎用或忌用。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第1 节
活血祛瘀
1.适应证:适用于各种瘀血证。如蓄血、半身不遂、胸腹诸痛,以 及妇女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行等。症见刺痛有定处,舌紫黯, 或有紫点与紫斑,腹中或其它部位有肿块,疼痛拒按,按之坚硬, 固定不移等。 2.组方特点:常用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为主组方。因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配以理气药以行气活血。此外,还 应据其寒热虚实,酌配相应的药物,如兼寒者,配以温经散寒药; 瘀血化热者,配以荡涤瘀热药;瘀久正虚者,又合用补养气血药。
代表方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血阳还五汤、 温经汤、生化汤等。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组成】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 大黄四
两(12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 二两(6g) 芒硝二两(6g)【方歌】桃核承气桂硝黄,甘草共煎疗如狂,下焦蓄血少腹结,破血下瘀功效良。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 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 经,脉沉实而涩者。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方解】桃仁 破血祛瘀 君 大黄 攻瘀泄热 桂枝 通行血脉 臣 芒硝 软坚散结 护胃安中 缓和峻性
→
阻于少腹 少腹急结 其人谵语
瘀 热 互 结 下 焦
→
上扰心神
甚或如狂 至夜发热
邪阻血分→
下 焦 畜 血 证
逐 瘀 泻 热
脉象沉涩
小便自利
佐
血行不畅
甘草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配伍特点】 1.活血化瘀与泻热攻下并举,下瘀泻热,瘀热 共除; 2.温清同用,清中寓温,相反相成;
3.药后微利,使邪有出路。【辨证要点】
1. 活血化瘀与泻热攻下并举,下瘀泻热,瘀热共除; 2. 温清同用,清中寓温,相反相成; 3. 药后微利,使邪有出路。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典型病案】张某,男,52岁,干部。上午11时突然左下
腹剧烈疼痛,难以忍受,欲大便不通,欲小便滞涩短 赤窘痛,坐卧不安,状如发狂。检查:体质肥胖,舌 质红,舌苔黄腻,左下腹有明显压痛及肌紧张,无反 跳痛,左侧腰部有叩打痛,脉象弦数。尿常规:红细 胞满视野,白细胞5~10;腹部平片:左侧输尿管中段 可见3㎜~5㎜大的致密阴影。中医辨证:湿热蕴久,热 壅血瘀于下焦,则见少腹拘急,湿热煎熬尿液结为砂 石,阻遏尿路,出现溲少赤涩痛。舌红苔黄腻、脉弦 数均为湿热蕴结于里之象。治则:泻热祛瘀,兼以通 淋。方药:桃核承气汤加减。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桃仁10g,大黄15g,芒硝15g,桂枝 10g,甘草10g,石韦10g,金钱草10 g。水煎服,1日2次服。 服药1剂大便通畅(已4天未排便),疼 痛随之减轻,用上方大黄改10g,芒硝 改10g,连服3剂,排出1块米粒大小的 结石,疼痛完全消失。腹部平片:阴影 消失。[田元祥,等.内科疾病名家验案 评析· 蔡鑫培医案.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 药出版社,2000:454]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组成】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钱(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
(4.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4.5g) 柴胡一钱(3g) 枳壳二钱(6g) 甘草二钱(6g)
【方歌】血府逐瘀枳桔膝,桃红四物柴草齐,活血化瘀兼行气,胸中瘀痛最相宜。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
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 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 舌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桃仁—破血行滞
【方解】瘀 血 阻 胸 气 机 受 阻→
君
红花—活血化瘀赤芍 川芎 牛膝 活血祛瘀 活血通经
气滞血瘀
胸闷胸痛舌黯脉涩
→
肝失柔和 急躁善怒 内热瞀闷 入暮发热 失眠心悸
瘀 血 化 热
扰瘀热内
活 血 祛 瘀 行 气 止 痛
臣
引血下行
→
瘀热上冲——头痛 胃气上逆——呃逆
佐
生地 益阴养血 当归 柴胡 疏肝解郁 桔梗 一升一降 宽胸行气 枳壳 桔梗—载药上行 甘草—调和诸药
使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配伍特点】1. 气血同治:以化瘀为主,理气为辅。 2. 活中寓养:活血不耗血,行气不伤阴。 3. 升降同调:彻上通下,使气血升降和顺。
【辨证要点】本方用于胸中血瘀而引起的 多种病证。临床应用以胸痛,头痛,痛 有定处,舌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为 辨证要点。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典型病案】王某,男,11岁。高热持续1月余,最高体
温达42℃,经各种抗生素退热药治疗未见效果,症见每日午后两度热势上升,至次早则稍降,虽然体 温在40℃以上,而患者自觉并不发热,其脉弦涩, 其舌色暗,面无热色,右胁下痛不移,口不渴,大 便自调,小便亦利。观其体温虽高而自觉反不热,
是无表热可知;口不渴便亦不结,是无里热又可知。脉弦涩,胁痛不移而舌质黯,是血瘀发热,已可征 信,建议用活血化瘀之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当归尾,赤芍,川芎,西红花,炒枳壳, 柴胡,制没药各4.5g,净桃仁,川牛膝, 干地龙各6g,干生地9g,桔梗,甘草 各3g。水煎服。 连服1周,其间或加生鳖甲、生牡蛎、或 加延胡索、血竭,午后发热略有下降趋 势。又以原方并佐以小金丹,早晚各服1 丸。2周后热降痛减;3周后午后之热已 低,胁痛消失,大便曾见黑粪,舌黯稍 减而脉细,改为2日1剂,缓其剂而续和 之,使瘀尽去而正不伤。20日后复诊, 热退已两周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余,停药已达1周,患者由29.5㎏增至31 ㎏,舌色鲜红而不黯,脉象缓和而不弦 涩,精神体力恢复正常。[李显雄,等.杨 志敏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验案举隅.江西 中医药;2005,26(5):38]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方剂学
第12章 理血剂
【组成】黄芪生, 四两(120g) 当归尾二钱(3g)赤芍一钱半(5g) 地龙去土,一钱(3 g) 川芎
一钱(3g) 红花一钱(3g) 桃仁一钱(3g)
【方歌】补阳还五地龙芪,桃红四物去熟地, 补气活血通经络,中风偏瘫此方医。
方剂学
上一篇:公司理财第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