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马列原著选读(2)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课程内容
本书节选《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其中心是论述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共47段,分六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唯物史观的前提(第1—5段):唯物史观的前提;确立唯物史观前提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第6—15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第三个问题,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第16—30段):意识的产生、发展本质;揭露了唯心主义精神统治的根源。
第四个问题,分工理论(第31—39段):分工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分工的社会性质及产生的结果;分工的消灭;分工与世界交往和世界历史性的联系。
第五个问题,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第40—47段):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第六个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马克思、困苦分别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和《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等著作中,明确肯定《提纲》是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德意志意识形态》则是“详细制定这种观点”即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著作;系统地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革命变革。
(二)学习要求
唯物史观的前提;确立唯物史观前提的方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分工理论;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意识的产生、发展本质;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的含义;
2.掌握: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工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分工的社会性质及产生的结果;分工的消灭;分工与世界交往和世界历史性的联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3.重点掌握: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分工理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一)课程内容
《宣言》分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学员主要掌握正文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共54个自然段)
1、阐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第1—5段)。
2、考察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第6—28段)。
3、阐述了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阶级特性和伟大历史使命(第29—54段)
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共86个自然段)。
1、从共产党人同无产阶级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第1—14段)。
2、批判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和共产党的种种谬论(第15—67段)
上一篇:黎志涛大作图应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