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解读(9)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
图3 2012年各国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对比图
四、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迅速形成生产力来实现规模扩张,依靠投资进行拉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发展尚缺乏统筹协调,区域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严重。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制造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技术密集型产业偏低,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出现产能利用不足。据统计,2014年中国有24座新增高炉投入运行,年设计产能为3500万吨,产能仍将持续被增强。但是目前在建、拟建生产线仍有30-40条,新产能仍以10%的幅度递增。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停留在批发零售、运输仓储等低端服务领域,许多关键领域自主研发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到向服务转型的程度和效果。在集群发展方面,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发展尚缺乏“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协调机制。要推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优化制造业布局,逐步化解产能过剩,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转变。
五、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
两化深度融合是建设制造强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发展方式注的重要动力,是打造工业竞争新优势,在向工业化迈进的过程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条件。不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两化融合仍有巨大潜力可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2012年我国网络就绪度指数(NRI指数)为4.03,低于美、日、德、韩等国,由51位下滑至2013年的58位。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的意愿偏低,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且不同地区、行业及不同规模企业间信息化水平差距明显。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高端核心工业软件主要依赖进口,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始步入制造业与信息技术全面综合集成,以数字化、网络化应用为特点的新阶段。例如,德国的制造水平、信息化发展水平世界领先,已经开始推进工业4.0战略。而按照德国的划分标准,我国工业企业整体处于2.0的水平,需要补上从工业2.0到3.0的差距,才能实现4.0的方向发展。要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推动我国制造模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上一篇:甘油蒸馏机理的探讨
下一篇: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