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解读(10)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 互联网和工业融合创新
图4 2012年各国网络就绪指数(NRI指数)对比图
六、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提高产业国际化程度、鼓励企业“走出去”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制造强国,实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据商务部公布的数字,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达到1078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近40倍,境外中资企业数超过2.5万家。不过,我国的工业企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投资规模上,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只占世界的2.5%,相当于美国的10%左右,中国的海外净资产相当于日本的一半左
右。产业类型上,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等能源资源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许多企业欠缺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与人才储备,缺乏大型投资管理和大型资本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对国际市场变化做出的反应也相对滞后。同时,中国本土企业对各个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法律体系、文化底蕴、外商投资政策点等总体上缺少深入了解,投资风险。另有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海外矿业收购失败率高达70%-80%,显示出我国在提高产业国际化程度、提升全球化经营能力等方面任重道远。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进一步跃升。
总体上看,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制造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变。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地址: 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 邮编: 100804
工业和信息化部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400000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上一篇:甘油蒸馏机理的探讨
下一篇:第1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