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_田界勇(4)
发布时间:2021-06-08
发布时间:2021-06-08
结;下(中)叶肺癌多沿区域淋巴结第7组和第9组转移后向同侧上纵隔转移[4]。这种转移规律与胸内淋巴回流途径密切相关。在行肺癌根治术时,对上叶肺癌,应重点清扫上纵隔第3、4、5等组淋巴结,和隆突下淋巴结,对下(中)叶肺癌,应将第8、9组淋巴结列为重点清扫范围,以防癌残留。
关于不同肺叶肺癌间跳跃性转移情况的比较目前尚有争议。冉鹏等[5]研究发现,肺上叶癌较肺下(中)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性淋巴结转移。而周传江等[6]认为,肺下叶癌较肺上叶癌容易发生跳跃性转移。本研究肺上叶癌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24.3%(29/119),肺下(中)叶发生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7.0%(6/86),两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肺上叶癌上纵隔跳跃性转移率为60.5%(26/43),肺下(中)叶癌上纵隔跳跃性转移率为25.0%(3/12),两者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肺上叶癌较下(中)叶更容易发生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而且不同肺叶的肺癌上、下纵隔的跳跃性转移尚具有差异性。上叶肺癌比下(中)叶肺癌更容易向上纵隔转移。该结果符合Riquet等[7]对区域淋巴结解剖学研究的肺段与纵隔间的直接淋巴通道上肺较下肺多见的结论。由于跳跃性转移的存在,行肺癌根治术时,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减少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
肿瘤的组织类型与淋巴结转移存在关系。国内文献报道较一致认为,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率腺癌高于鳞癌。王竟等
[8]
移率的差异。②由于腺癌多位于肺部周边,腺癌的淋巴结引流可沿肺内和胸膜下两条通路进行,还易发生胸膜转移,而鳞癌多靠近肺门,沿胸膜下的淋巴引流较少,引流途径的差异导致了腺癌纵隔淋巴结相对转移率高。肺腺癌纵隔淋巴结的高转移率、多组转移率是其预后较鳞癌差的原因之一。因此,对肺腺癌患者,手术中更应当注重纵隔淋巴结的系统性清扫。 临床以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和系统性淋巴结采样较常用。选择何种方式进行淋巴结清扫目前尚存争议。由于系统淋巴结清扫创伤大,且具一定风险性,一些学者不主张对NSCLC患者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本组中上叶肺癌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65.8%,显著高于下纵隔,但本组中上叶肺癌在第9组仍见转移,所以第8、9组淋巴结不可忽视。目前,肺癌术后复发与转移多与癌残留有关。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可减少癌残留,达到理想的肿瘤局部控制,并提供更接近实际的临床分期,为制订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进而达到延长肺癌治疗后生存时间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谢昭华, 肖家荣. 215例肺癌的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
床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09, 22(1): 68-70.
[2] 许罡, 汪栋, 张传生, 等.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
研究[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9, 14(10): 927-929.
[3] 罗凌青, 张建中, 崔海宁, 等. 155例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
的临床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 2007, 10(5): 422-424.
[4] 阚奇伟, 刘伦旭. 肺癌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的现状与进展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 2009, 16(3): 214-217.
[5] 冉鹏, 肖家荣, 等. 215例肺癌的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
床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 2008, 35(17): 988-997.
[6] 周传江, 崔金敏, 王运峰, 等.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
律的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1): 63-65.
[7] RIQUET M,HIDDEN G,DEBESSE B,et al. Direct
lymphatic drainage of lung segment to the mediastinal node. [J]. Thorac Cardiocsc Surg, 1989, 97: 623-631.
[8] 王竟, 王润志, 袁士涛, 等. 肺鳞癌、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的特点[J]. 临床外科杂志, 2008, 16(5): 334-335.
(收稿日期:2011-12-15 修回日期:2012-04-20)
报道了353例原
发肺鳞癌及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显示,鳞癌和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0.1%和44.1%。64.2%的鳞癌出现某一组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而腺癌出现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占46.2%。本研究结果提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7%(50/120),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6.5%(4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考虑有以下两点:①鳞癌和腺癌本身的组织学差异,造成了其淋巴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