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3)
时间:2025-01-11
时间:2025-01-11
反思要建立在教师自主自发的基础上,并坚持经常化,“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这样就能真正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加快自身专业发展的进程。
上课前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制订最佳方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力”水平设计教学思路,尽可能减少无效的学习或不能实现的主观愿望。要根据教材的实际设计教学思路,不照抄照搬现成教案,认真反思自己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的得失和他人教学的可取之处。“一个教师只要善于深入思考事实的本质,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他就能预防许多困难和挫折,避免一种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就有代表性的而又非常严重的缺点——即令人苦恼的意外情况”。
上课时教师应随时发现问题,体现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测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低落,学习遇到障碍,反馈结果偏离,争议造成分歧等,都需教师作出适时恰当的调控,既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全面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上课后教师应全面总结反思,探索内在规律。一堂课下来,总有成败得失,“妙笔”之处,通过总结,“画龙点睛”形成“亮点”,“败笔”之处通过分析,“亡羊补牢”形成“起点”。要看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教学过程能否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较好地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结果能否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等。
教学反思,贵在坚持,只要执著追求,长期积累,就一定能够使“亲身的经验在教师的不断成长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精于科研——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载体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不断提高科研素质,要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这是因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过程,不是教师按照专家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探索过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和可遵循的模式,实验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面对新课程实施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而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教学,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积极进行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