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2)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研 究
RESEARCH
表1. 2002年东亚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
发达国家的日本对外国资本投资和控股本
国公司的限制也很多。由于政治、语言、和宗教文化的影响,跨国劳动力就业在东亚地区十分困难。
三、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
虽然根据传统的最优货币区域理论,可以发现除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性较弱以外,东亚国家基本符合最优的条件,东亚区域货币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理论上有形成区域货币的可能,但是东亚货币合作仍然有诸多制约因素。一国选择是否参与货币联盟、参与何种层次的货币合作,取决于其对能从中获得的利益大小的判断。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东亚诸国在各个方面存在着较大不同,尤其是经济发展情况各异以及政治因素,东亚的区域货币合作之路也许会比欧元更加漫长和坎坷。现阶段讨论东亚货币区核心货币的选择,是人民币区、日元区还是亚元区,还为时尚早。货币合作虽然可行,但是现阶段只能先从较低的层次做起。
(一)东亚区域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东亚国家经济发展多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年均GDP增长率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依然居世界前列。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国在最近十几年内一直保持平稳高速的增长,而以韩国、马来西亚等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国家虽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跟不上中国的发展节奏。作为该地区最大经济体的日本,则在最近十几年内一直在低增长与零增长之间徘徊,没能走出经济衰退的阴霾。根据经济发展的质量,东亚国家可以被分成三类:中国、日本和其他新型工业国。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在GDP高增长的同时保持了平稳,日本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但是增长率偏低。其他国家的增长率居于中日两国之间但是都出现了较大的起伏。东亚诸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大的不一致性,而区域货币合作则要求各国的经济政策要向一致的目标靠拢,一旦合作形成,如何保证政策能兼顾各方的经济发
展要求,会成为一个难题。
资料来源:IMF IFS 2004年各期数据
国香港和新加坡是地区性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对外开放度很高;中、日、韩等国开放度指标较低。不过就总体水平而言,东亚地区的经济开放度高于欧元区。越是开放的经济体,其国内生产总值对出口贸易的以来就越大,对汇率波动就越敏感,因此迫切需要稳定汇率。东亚国家总体上都对稳定汇率有着强烈的需求,这构成了区域货币合作的重要基础。
(二)工资价格具有较强弹性。工资和价格的高弹性有利于市场机制自发调整并获得内外均衡,减少汇率调整的必要性。东亚地区工资和价格具有较大的弹性。首先,东亚地区是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区内大多数国家正处于出口导向型经济阶段,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劳动力供给很充分,总体劳动力价格偏低。第二,东亚国家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有待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工资主要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受最低工资法、就业保障法的约束不大,工资随市场变化的幅度较大,有较大的弹性。第三,东亚国家工会力量弱小,劳动保障制度也不健全,导致工资刚性不强。与欧元区国家相比,东亚地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弹性,可以通过货币工资的提高和降低调节市场、使经济恢复均衡,汇率的调节有时不再是必要手段,放弃汇率的成本相对较小。
(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具有一致性。
货币区内成员国之间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越大,则成员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更66趋于一致。在现阶段,区域内各国完全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协调合作,东亚经济体表现出较高的增长相关性,这无疑是一大有利条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和国债占GDP的比率也是衡量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致性的重要指标。在这两项指标上,东亚基本与欧东亚经济体基本和欧盟国家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上,东亚各国有望进一步合作,协调彼此的宏观经济目标。
(四)东亚各国经济依存度较高。东亚各国呈明显的“雁行”发展模式。日本作为区内发展最早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过渡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国,同时也是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国,属于“雁头”。以韩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主要出口机器设备和其它中低端工业品,产业结构相对于日本略显落后。而以中国为典型代表的国家主要出口能源产品、原材料和初级工业制成品,接受外部的资本和技术输入,处于“雁尾”。正是由于区内各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国间的贸易互补性很强,互为对方的主要供给者和需求者,因此有着较强的经济依存度,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
根据最优货币区域理论,东亚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动性较弱是主要的不利条件。东亚各国大多处于经济的起飞阶段,对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入流出限制仍然很严格。比如中国的资本项目才刚刚开放,一些东南亚国家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甚至再度加强了对资本项目的管制,而作为
下一篇:四川省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管理台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