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种植技术汇编下载版(10)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任选一种,目的是排除异味,便于熟蚕尽快入孔吐丝结茧。
(2)每张蚕种需用樟脑丸(俗称卫生球或臭蛋)一袋20粒左右,捣烂加水与细石灰粉调成糊状,用刷子涂抹于竹片上端和蚕台四周,即可预防熟蚕向上或四周乱爬。
(3)方格簇熟蚕入孔技术要求较高,要求熟蚕适时偏老整齐,当有5%-10%的熟蚕时,将两层蚕台合并为一层,并除去上一层的蚕沙,留一层不除,当蚕台内有85-90%的熟蚕时,稍后在蚕座内加少量的干净稻草或麦杆草覆盖蚕体,便于吸湿,然后再在上面覆盖一张蚕台网,即可在蚕台上放好方格簇让蚕自动上簇,蚕台与蚕台之间不低于10—15cm,方格簇与方格簇之间不低于lOcm(一拳头),当熟蚕入孔率达85-95%时或12小时以后(可上、下翻动一次)捡去上面的浮蚕或青蚕,另行上簇,同时,应注意蚕室内的光线,保持均匀偏暗,调节好温、湿度,温度由高到低(76—79°F),干湿差2—3°F,三天以后保持73—75°F,早、晚打开门窗,排湿、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三天以后可除去蚕台和蚕沙、病死蚕、烂茧。
2、方格簇旋转架上簇:首先把簇片捆好固定。把熟蚕集中起来,放入捆好的方格簇片上。将旋转簇架立起,每块簇片大约放熟蚕05—06公斤。10—15分钟待熟蚕分散后,将放有熟蚕的旋转架平放挂起,让其自动旋转。
3、塑料折簇上簇法
(1)人工拾取法:有5%熟蚕时,用手拾取集中起来,将蚕簸或蚕台内放一层蚕沙及稻草。拾取的熟蚕放在蚕沙、稻草上,盖上一张大蚕网,再放上两根桑条或小竹,最后把折簇放上。当蚕营茧24小时后,着去浮蚕,除去蚕沙和稻草,茧簇端在蚕架上。
(2)自动上簇法:是利用熟蚕向上爬的习性,在蚕座上放上蚕簇,熟蚕就会自动上簇,自动上簇方法是先拾去熟蚕,当有30-40%熟蚕时,先给一次桑,然后用大蚕网盖上,将蚕簇直接放在蚕座上。当蚕营茧24小时后着浮蚕另上。除去下面的蚕沙即可。
第二节 簇中保护、不良茧的形成和防止方法
一、簇中保护
从上簇到采茧这一时期的保护簇,称簇中保护。簇中保护环境的好坏与蚕茧质量有密切关系,若簇中环境不良,蚕茧质量下降。因此,我们要掌握熟蚕上簇结茧的规律,创造适宜环境,提高蚕茧质量。
(一)温度:温度主要影响蚕的营茧速度和茧丝质量,温度应保持75—76°F。
(二)湿度:熟蚕上簇后要排泄大量粪尿,造成簇中多湿,必须打开门窗通风排湿,减少不良茧的形成。
(三)空气:上簇当时,不宜强风直吹,以防熟蚕向无风方密集,只宜进行通风换气。上簇一昼夜后,蚕已基本定位营茧,应把门窗打开,加强通风排湿。遇低温多湿天气,要求对簇室进行升温排湿。
(四)光线:要求簇室光线均匀偏暗。
要求上簇头二天,温度保持在75-76°F,干湿差4-5°F,光线均匀,注意开窗排湿。茧子见白后,温度保持75°F。
总之上簇应该做到“熟蚕老熟均匀不偏生、上簇稀密均匀不偏密、上簇光线均匀不偏光”。
二、不良茧的形成和防止方法
(一)双宫茧:由两头蚕共营一个茧,叫双宫茧。
形成原因:熟蚕过熟,簇峰分布不匀,上簇过密,光线不均匀,温度过高,强风直吹。
防止方法:避免阳光直射和强风直吹、簇中温度过高、上簇过密。
(二)柴印茧:在茧层上印有簇峰痕迹,称为柴印茧。
形成:簇峰过密、上簇过密、结茧位置狭小。
防止:改良簇具、上簇勿过密。
(三)黄斑茧:被熟蚕排泄的粪尿或被烂茧所污染的茧称黄斑茧。
形成:生熟混上,上簇过密,湿度大,簇室无对流窗。
防止:避免生熟混上,加强簇中通风排湿,上簇不宜过密。
(四)畸形茧:凡茧形特殊,而成畸形的称畸形茧。
形成:上簇过密,族峰分布距离过狭,微量农药中毒。
防止:簇峰排列均匀,防止过密和接触农药。
(五)绵茧:茧层胶着力小,缩皱不明而呈轻浮状态,称绵茧。
形成:簇中高温干燥。
防止:控制簇室温度,防止簇室过份干燥。
(六)穿头茧:在茧的一端或两端,茧层极薄以至穿孔的蚕茧,称为穿头茧。
形成:光线直射,偏光。
防止:光线要均匀,不偏光。
(七)薄皮茧:茧层很薄,弹性微弱称薄皮茧。
形成:食桑不足,叶质差,蚕体虚弱,上簇过迟。
防止:要注意5龄蚕充分饱食,上簇要及时。
(八)内印茧:茧层内有蛹汁及病蚕留液污染,称内印茧。
形成:采茧过早、放重、运输。
防止:适时采茧,采茧要轻采轻放,运输防止剧烈振动。
(九)霉茧:茧层滋生霉菌孢子所致。有曲霉、赤霉、绿霉等。
形成:低温多湿、雨淋,簇室、簇具湿度较大。
防止:升温排湿,防止雨淋,保持簇室、簇具干燥。
(十)死笼茧:蚕在营茧的过程中病死在茧层内形成死笼茧。
上一篇:全聚德pestel分析
下一篇:大厦物业中心员工出入口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