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2)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
1.完善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机制
高校应制定“高进”政策,广纳贤才,完善选拔机制,提高选聘标准、规范选拔程序。要考核辅导员的思想素质、理论知识素养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要对辅导员进行评定。
2.准确定位高校辅导员职责
高校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旧的用人观念,合理管理、培训和引导辅导员,开拓他们的视野和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对学生工作内容分工和自身特长,确定职业目标,拓宽职业发展途径,使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其尽可能的发挥最大的作用
3.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
学校应制定实施辅导员培训的整体规划,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要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指导,强化职业认同感,在职称评定和培训学习等政策方面向辅导员倾斜,把辅导员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促进教师育人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辅导员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使辅导员自发地把个人潜能发挥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学生工作中来,从而确保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高校在此过程中,通过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有效地激励机制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高校带来巨大的便利。
5.辅导员自身要加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五个环节来制定合理规划。在把当前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思路,为进一步的职业发展作准备。要脚踏实地地培养和积累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积极拓展自我发展空间,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
总之,高校辅导员是一个综合型的岗位,集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成才指导于一身,要求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必须要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根本上打造有专业化素质的复合型高校辅导员队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从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1]乔丰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2]吴麟麟,陈龙,周西安.将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引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3,(1).
[3]李海燕.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12).
[4]陈军.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管理概述、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理论和个人职业规划三个部分。“不同的职业决定不同的人生”,王教授用一句话简明的概括了职业的重要性,他特别强调辅导员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从业者用心地体会这份工作。
“职业是指人为维持自己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自我实现而进行的持续的活动方式,”王教授这样解释职业的概念,同时强调职业具有社会性、连续性、经济性三个属性。对于职业类型,王教授介绍说,美国心理学家D 普雷迪格把职业分成分别以数据、观念、人和事物为对象的四种类型,并与霍兰德的职业兴趣分类相结合分成了六大职业群和12大工作类。作为辅导员必须找准自己属于哪一类别,应该具有怎样的性格和能力。
在讲解职业生涯规划时,王教授解释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点把职业生涯规划看成由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的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是三者共同努力来完成,三者都有其具体的责任,但其最为核心的成分或支柱是个人的自我概念。个人通过目标定位、自我实现、目标实现、反馈与修正等过程来实现职业规划。好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若与组织的目标相吻合,就有利于留住人才, 发
上一篇:调料供货合同
下一篇:绩效管理与绩效目标分解-G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