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技术成果汇编(12)
时间:2025-02-22
时间:2025-02-2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简介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内陆水体生物学综合研究的科研机构。其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针对日趋恶化的水生态环境,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维护和改善内陆水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淡水资源、发展淡水渔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瞄准国家需求,结合科学发展目标,坚持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原则,全面增强研究所的科技创新能力,争取在5-10年内把水生生物研究所建设成为按照现代科研机构管理模式高效运行的、开放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级水生生物学知识创新中心。同时通过人员的不断更新,进一步凝聚科技精英,形成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群体,成为水生生物学领域高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全所现有研究人员135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中高级研究人员83人;在学研究生、博士后以及高访学者250余人。 近年来,水生所在淡水生态学研究方向,在湖泊蓝藻水华控制、蓝藻的生物学以及藻毒素、湖泊渔业放养模式与结构调整、鱼类生物能量学与营养学、淡水生态系统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绩,发展了我国的淡水生态学理论并付诸湖泊渔业实践;在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方向,在珍稀濒危动物(如白鱀豚、中华鲟)的保护生物学、重要生物类群的分类与进化、生物地理学以及一些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国内外同行瞩目的成绩;在渔业生物技术方向,在鱼类遗传育种、藻类功能基因组以及鱼类病害方面做出了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成绩。在水环境工程方向,在利用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污水处理、二噁英的检测与迁移、水体与底泥的污染物交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水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交流 水生所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十分频繁。80年代以来,先后派出科技人员257人到16个国家和2个地区进修、考察和访问。接待了来自近40个国家的专家543人次进行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研究。这几年,我所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显著增多,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派出的访问、进修学者和参加国际会议的科研人员达40-50人次以上,每年国外科学家来所访问者达70人左右。先后举办等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
水生所拥有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类博物馆(馆藏标本40余万号,1800余种,近300个模式种),一个中国最大的淡水藻种库以及藻类、淡水无脊椎动物、鱼类寄生虫标本室和现代
上一篇: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内业清单
下一篇:工厂ERP系统操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