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杜郎口教学模式(14)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地处鲁西南平原上的农村初中,曾经连续10年在县里考试成绩居倒数之列,如今,杜郎口镇中学用了8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的教学模式。
三者的辩证关系是:预习包括知识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三维目标,它是展示课的基础,没有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绝不进行展示,预习具有基础性。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目的是通过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同学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反馈,是对展示过程中的死角进一步解决,保障人人达标,具有保障性。预习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是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联系与课文相关的背景、场景、情感、过程与方法,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中统一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通过自主学习与组内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各学习小组根据所学内容讨论本课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经过长时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确定,对学习重点、难点的把握,都已经相当熟练。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将重点、难点的学习任务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然后在班上进行综合。学生在对文本思想内涵与情感的体验中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以诗词、朗诵、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形式,个性化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收获。对于一题多解的学习内容,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找到各种简便易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大开阔了解题的思路。
预习课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创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发新的学习目标。
这个过程既有自主学习、自悟,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的联想,其中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学生们又运用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对一朵小花进行表述,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
上一篇:8 开幕词 闭幕词
下一篇:工业锅炉远程诊断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