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康复的目的与服务对象(2)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折端产生大量骨痂,有利于愈合。骨折端的纵向挤压可使骨折端紧密接触,使骨折愈合加速。在骨折愈合后期,肢体承受一定的生理压力可以促进骨痂塑形,使之更为符合生物力学需要。关节内骨折早期的关节活动,可以使关节塑形,对恢复关节面的活动度很有意义。
(3)减少关节僵硬: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骨折后受损的关节或邻近关节处于长期制动或活动减少的情况下,软骨得不到挤压,加上关节液的形成减少,关节软骨失去滋养,出现坏死、脱落。关节腔内的坏死软骨片导致大量的白细胞渗出,释放炎性介质,加重了关节滑膜的充血、水肿、渗出,使关节粘连加重。肌肉在骨折处的粘连是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另一原因。粘连的肌肉失去正常的收缩功能,致关节活动障碍。早期的康复锻炼可最大程度减少关节及肌肉粘连的发生。
(4)减少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的程度: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关节运动功能丧失,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功能锻炼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程度,并使肌肉尽快恢复正常肌力,还可以始终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对相关肌肉的支配,一旦固定解除后不需要重建这种关系。
(5)减少卧床并发症:可以防止褥疮、皮肤压迫性溃疡、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出现。
(6)促进神经肌肉反射,协调功能的恢复:例如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经过本体感觉等训练,有助于下肢关节平衡和协调能力的恢复。
现代骨科治疗的理念改变
术后早期、科学、持续的康复锻炼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经康复的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由于“神经细胞死亡后不能再生”的观点影响,学术界一直认为严重的神经损伤之后是难以很好恢复的。临床康复医学实践证实:神经疾病和损伤后的功能是可以康复的;大脑是有可塑性的,脑损伤后大脑功能也是可以重组的。许多脑损伤患者经过康复,恢复了受损的神经功能,甚至重返工作岗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掌握好康复的原则关系到如何使神经系统损伤能够得到最好的恢复。
神经康复原则之:早期康复
一般来说,一旦患者的病情稳定48~72小时后,就可以考虑开始康复了。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由于“制动”或“废用”造成的“废用综合征”;残疾的二级预防。
神经康复原则之:主动性康复
随着学术界对神经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人们已经明确了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康复处理的实践依赖性、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主动性康复强调患者主动性完成神经功能活动,而不是依赖被动性运动。
因此,神经康复要想取得“最大化”效果,必须依赖患者主动性参与各项神经功能活动。被动性康复手段应尽量减少。
神经康复原则之:适宜性康复
这项原则是相对于不正确地使用康复技术而言。只有使用适宜的康复技术,才能使神经功能沿着正确的康复轨迹前进,少走弯路。例如,痉挛几乎是每个脑
2
上一篇:高考报名指南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大学生个人简历,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