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5月模拟考试(三(2)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而就理学来说,天赋良知,大家都在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这样就淡化了人在社会中有不同等级的观念,
在理的面前,等级性无效。
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首先,将应然变为自然,礼学是应当这样做,到了理学,是你自愿地很自然
地来这样做。其次,变治世为治心,把礼学的治世变成了个人精神的修养。第三,变外铄为内拓,把外部
对人的影响变成自己内心向外的拓展。这些就是理学对礼学的改变。
两千多年的礼学与理学的传统,对我们的民族性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影响。尤其是礼学,让我们知道
应当怎么做,而不是让我们必须怎么做。我们不能认为礼学与理学和现实社会没有什么关系。它对我们整
个民族性的深层次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礼学与理学建立的是中国传统式的美德,但是我们缺乏的是一
种公共道德,中国是把私德夸大作为公德,这是咱们中国化的。我们中国传统只是把自己私人道德无限扩
大,当成一种公德。这固然很好,但是这个路走起来相当漫长,我们应当有一个公共道德的标准。
(选自2016年1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礼”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礼从外部对人的言行进行制约和限定,使人不断学习、不断重复自己的行为,最终用完善的人格来
改变自己原先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
B.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它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在这个过程中一
定会出现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
C.礼作为“人格面具”有多种形式,意在使人们在面对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时,恰当地扮演好自己的角
色,既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
D.礼通过对人进行教化,使人不仅要做良民,更要做君子,但礼有局限性,它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
模式,也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和精神依归。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理学是从礼学转化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出现以往礼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礼的制度就
当有所变化,理学也就应时而生了。
B.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礼学没有提供的原始的核心性东西,类似“天赋良知”的观点提出以后,人在社会
中的等级差别也就随之消除了。
C.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凭借人的“内省”精神,向内去观察自己,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
神得到升华。
D.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它把硬性要求变为自愿,把巩固社会秩序变为提升个人修养,把外部对自
己施加影响变为自己内心向外部拓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在《祝福》中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提到两本理学著作——《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
意在点明他的身份和思想:捍卫封建道统,崇尚孔孟之道。
B.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就是说要约束限定自己,按照礼的规范行事,他希望以此来改变春秋末期礼
崩乐坏、秩序混乱的社会局面,重建社会秩序。
C.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代表着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这意味着礼学已经
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理学从此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礼学与理学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式美德,把私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固然很好,但我们仍然有
建立一个公共道德标准的必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
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
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
上一篇:太阳能便携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