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玄学浅见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郭象玄学浅见
不是很喜欢郭象的很多说法,感觉很多好像很无理取闹的样子。比如他忽略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影响,而说是所有后天要出现的所有都是先天所决定的,原本就是如此,无法改变。但是偏偏又觉得难以反驳。又比如他的“性分论”,摆明就是帮封建统治阶级找说辞。 但是细想来,却又觉得他的理论很无懈可击,难驳倒自然是原因之一,但更多的是其中的很多可取之处。
郭象,出身平民,三十多岁的时候在王衍、司马越支持下,郭象步入仕途,进入权力核心:太安元年(302)郭象岁37岁,郭象为司马越司空掾;永兴元年(304)郭象39岁,任黄门侍郎,参加荡阴战役;光熙元年(306)郭象41岁, 郭象任司马越太傅主簿;永嘉五年(311)郭象46岁,病卒。
郭象的名气是由“清谈”而来,但他的思想并不属于当时风行的贵“无”或者崇“有”,而是自成一家。他在32岁时王衍为庆贺女儿与裴遐结婚举行的清谈中扬名后,并未马上出仕,这和他的思想与当时主流不符应该是有关的: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
《晋书》卷五十《郭象传》
八王之乱之后,崇“有”和贵“无”两派都遭到当权派的打压,而此时,郭象开始走向权力的核心,他的实权是超过了当时的贵“无”名士的。而他的思想,很明显存在为封建统治辩解的嫌疑。是他的身份地位让他形成了他的思想,抑或是他的思想让他得到了他的身份和地位。
个人认为,郭象的思想是对庄子思想的补充和扩展。
可能是受现在很多不很权威的宣传物的影响,一直对佛家所说的“空”和道家的“自然”、“逍遥”分的不是很清楚:感觉大家都是一副很出世的样子,没多少区别。
东海闻郭子玄才,用为主簿,天性闲朗,事无疑滞,虽处冲要,犹闲习也。
《北堂书钞》卷六十九引《文士传》
“虽处冲要,犹闲习也”,这是郭象的逍遥,所以我认为,道家的逍遥是指合乎自然。尤其照郭象的说法,应该是要合乎个人的“性分”,他逍遥不是因为没有所谓俗务缠身,而是自得其所,自己在各自的位置有自己的自在。当然这和和尚说的“空”是不一样的:本身追求自然、追求逍遥的过程就已经不“空”了(当然整天说“空”的过程也未必就是“空”了)。而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说法似乎与郭象的逍遥是不一样的,但庄子也有“曳尾涂中”: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又似乎可以用郭象的说法来理解:我曳尾涂中才能自得其所,才能逍遥,所以我不愿出仕。又或者说,庄子“性分”中本来就没有居庙堂之上的部分,所以他才会选择曳尾涂中。那么这样理解的话,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又是不是因为“至人”、“神人”、“圣人”们他们本来的“性分”中“无己”、“无功”、“无名”,所以他们在后天中才会因为“无己”、“无功”、“无名”而感到逍遥?这么说来,好像用郭象的说法去套也能说通。所以说郭象的思想是对庄子思想的补充和扩展。
也许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不论贵“无”崇“有”名士,还是郭象本人,他们本性中
下一篇:2012考研数学归纳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