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湘教版必修二(3)
时间:2025-02-25
时间:2025-02-25
模式(原始社会),其基本特点:高出生、高死亡、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受自然条件的制约。(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其基本特点:高出生、高死亡、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讨论]读P4”活动”,讨论黑死病说明了什么?是什么遏制了中世纪的欧洲人口增长?
[点拨]鼠疫等传染病遏制了中世纪的欧洲人口增长。欧洲中世纪发生的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社会生态灾难。它不仅流行极为迅猛,而且破坏力非常巨大,致使欧洲人口损失惨重。欧洲人口的1/4到1/3死于1347-1353年的这场传染病。说明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对灾难的抵抗力很弱,这个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
[过渡]看P5“活动”思考“活动题”1-4,回答
[点拨]1、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是18;2、与我国当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早;3、初婚年龄偏低,加速人口的增长;4、晚婚能够延长世代的间隔,会降低出生率,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
[过渡]18世纪中期欧洲爆发了工业革命,人口增长出现了新的模式,同学们看“高-低-高模式”,结合图1,思考回答:其特点、出现的时间、影响因素、分布
[板书]2、“高-低-高”模式 (1)特点
(2)出现的时间 (3)影响因素 (4)分布
[点拨] “高-低-高”模式的特点: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其形成条件: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人口死亡率下降。代表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讨论]阅读教材P5《美洲粮食作物的传播与人口增长》,讨论:粮食生产和人口增长之间是什么关系? [点拨]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于明中叶陆续传入中国,为中国粮食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降低死亡率作用巨大.
[过渡]除了粮食问题的解决之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下降,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看P6“阅读”—赤脚医生的功劳,说明之。
[思考]:这种人口增长迅速,出现什么问题?
[点拨]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不能与资料、环境相适应,不能与社会、经济相协调。
[讨论]读P6“活动”资料,说明艾滋病是怎样影响非洲人口的?
[点拨]艾滋病使非洲人口的寿命减短,并最终导致非洲人口锐减。因艾滋病引起的死亡已经使人口增长率从1985年的3.3%下降到现在1%以下。
[过渡]有关资料说明:截至2005年10月1日,日本的总人口约为1.28亿,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最低(占人口总数的13.7%),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最高(占人口总数的20.1%),
上一篇:C语言的数据类型
下一篇:关于办理英国留学签证的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