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弹涂鱼养殖技术及人工育苗研究技术(4)

发布时间:2021-06-07

摘要综述了大弹涂鱼养殖拉术、病敌害防治、捕捞方法、人工育苗和自然繁殖研究现状,以及养殖和育苗中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

18.5mm,自第1背鳍形成、各鳍褶消失至体被圆鳞,桡足类成体已取代有机碎屑而成为主要饵料。

幼鱼期从孵化后41日龄开始,全长18.0mm以上,鱼体圆鳞完整,体色灰黑,转食海泥上的底栖硅藻(颜开强等,1990)。开口摄食期为孵化后2—4日龄,混合性营养期短(以3日龄为主)。开口摄食时仔鱼口径小(274—284lLm),主要摄食海泥中的微型颗粒有机碎屑。仔鱼危险期出现在孵化后3~5日龄。张其永等(1998)研究发现,新鲜的滩涂海泥富含微型颗粒有机碎屑和拟铃虫,是大弹涂鱼仔鱼开口摄食的主要饵料,水泥池底铺上新鲜的滩涂海泥(粘土软泥),并且每天拨放滩涂表面富含底栖硅藻的海泥浆2次,池水昼夜充气,透明度低达18.5cm,经16天培育,不投喂其他饵料,仔鱼成活率高达42.04%。仔鱼5日龄加投少量桡足类(以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为主)或卤虫无节幼体。随着仔稚鱼生长发育,逐步加大桡足类成体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入量。

古贺秀昭等(1989)不用拨放新鲜的滩涂海泥浆,而是采用S型褶皱臂尾轮虫作为大弹涂鱼仔鱼的开口饵料,孵化后12—13天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倪勇等(1993)在仔鱼开口摄食期联合使用新鲜滩涂海泥中的微型颗粒有机碎屑和S型褶皱臀尾轮虫,育苗全过程的系列饵料为:小球藻、有机碎屑、S型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为了降低生产性育苗成本,在系列饵料中是否可以简化为不投S型轮虫,只投放海泥中的微型颗粒有机碎屑以及桡足类(或卤虫无节幼体),有待今后进一步验证。

方家仲等(2001)试验表明,在水深7~10cm晒坪施肥单养池中自然繁殖的大弹涂鱼幼鱼数量平均为31.4尾/m2;水深80cm不晒坪,与对虾、缢蛏逐混养池中,自然繁殖的幼鱼数量平均为1.2尾/m2。张万隆(1997)在养殖池塘里也发现有自然繁殖的小鱼苗。如果养殖油每年保留一定数量2龄亲鱼自行繁育,以补充养殖所需的苗种,这是有可能的。只要亲鱼养殖密度合理,采取必要的催产技术和管理措施,应用于土池育苗,也将是可行的。探索亲鱼在养殖池中自然繁殖规律是解决大面积养殖苗种来源的有效方法。目前大弹涂鱼养殖生产仍然受制于苗种供应,有关育苗技术的深入研究刻不容缓。

大弹涂鱼养殖技术及人工育苗研究技术(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