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2)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望里塑型塑亘亘堕鲍里塑垦型堕堡壅==型塑竺
医学与哲学2013年1月第34卷第1A期总第468期
理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国注册护士的学历大部分是大专、中专学历,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护
士较少,《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显示,2005年我国注册护士中无硕士学历,拥有本科学历者占2.7%,大专学历者占2.9%,中
专学历者最多,占60.4%,其余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4]。我国严
重缺乏高学历护士,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护士更是不足,护理教育
的层次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1.3
我国护理学学科建设严重滞后,学科地位亟需提高我国的护理事业发展滞后于护理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关于
护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相关研究极少,科研经费不足,导致我国护理学学科地位较低、学科建设严重滞后、缺乏高水平的护理
专家、护士不受患者尊重以及整体护理模式发展过于缓慢等问题。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护士就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工作的内容就是简单的“打针、给药、输液”,这种认识上的错误直接造
成了我国护理学从属于临床医学的尴尬局面。反映在教学中便
是护理教学多是临床医学教学的简单压缩,教学过程中未能突
出护理学学科特点,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等;反映在临床实践中便是护理依附医疗,护士的角色定位局限于医嘱执行者等。
2
国内外护理学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1981年至今,我国对《研究生目录》进行了三次调整。1983
年制定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硕士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医学门类共有6个一级学科,下
设88个二级学科,护理学被设置成二级学科,划归在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之下;1990年的《研究生目录》中,一级学科数(6个)不变,下设的二级学科由88个减少到78个;1997年修订的《研究生目录》中,一级学科增加到8个,下设二级学科减少到53
个L5J,见表3。直到现在,护理学依然是临床医学下面的二级学
科。在1998年颁布的《本科目录》中,护理学被设置成医学门类
下的护理学类(“类”相当于《研究生目录》中的一级学科),同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并列。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将护理学设置为与
临床医学平行的一级学科,例如在美国CIP(Cl刹fication
ofIn
structionalPrograms)学科目录中,护理学作为一级学科设置在
“医疗卫生与临床科学”学科群下面;英国JACS(theJointAca—
demicCodingSystem)学科目录中,护理学同样是作为一级学科,
设置在“医学”学科领域之下,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护理学也
是设置成一级学科。我国与国际上护理学设置惯例不符,影响了我国护理学在国际上的交流合作。
表3历次学科目录中各学科门类包含学科数量
万方数据
3护理学教育发展思路
3.1
满足我国护理事业发展需求
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
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在考虑护理学学科建设问题时,首先要适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需求,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数量,提高每千人
口护士拥有量,扭转医护失衡局面,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
置,提高护士待遇,维护护士合法权益,加强护理管理工作。
3.2
考虑现代护理学的学科特点,明确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重视护理学在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大
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等在护理专业课程中的比重。加大护理学学科建设力度,提高护理学学科地位,使之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改变护理从属于医疗的局面。明确护理高等教育不同层次
的培养目标。护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以临床护理实践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科研与教学能力。本科阶段护
理教育应重点培养大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提高护
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研究生阶段的护理教育要以培养临床专科护理骨干为首要目标,培养一定数量的重症护理、手术室护理、
器官移植、急诊急救等临床护理专科领域的拔尖人才。3.3符合高等教育学科划分规律
在学科专业的划分问题上,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
增加一级学科数量,逐渐减少二级学科数量,我国《研究生目录》的修订工作也符合这种趋势。因此护理学学科建设要反映这一规律,将护理学增设为一级学科,设置指导性的二级学科。
3.4适应我国研究生教育战略性转移
目前我国科学学位研究生人数远多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数,而许多发达国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了科学学位研究生数量,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性转移方向。护理学学科建设必须要考虑这一总体趋势,提高护理学专业学 …… 此处隐藏:70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stdio文件函数详解
下一篇:《诗经》中的乡土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