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泛在智能(7)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物联网与泛在智能
同时,能量和链路等方面的异构性也带来诸多优势。网络中包含足够“高能”节点,可解决多对一传输中Sink附近节点成为能量瓶颈点问题,数据包可不经由能量较低节点转发而到达Sink,增大网络生命期。并且,链路异构性减少了节点向Sink发送数据的平均跳数。传感网络链路可靠性较低,每一跳均明显地降低了端到端的传输率。而骨干链路提供了一个跨网的高速链路,有效地增加了传输率、降低能耗。此外,一些移动设备较普通节点具备更高的智能性、可编程性,便携性,尤其是手机使用日益普及,在城市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规模化基础设施架构。
4 总结
无线传感网络作为物联网信息获取的泛在感知部分,是兆亿级“物物互联”的支撑技术。需要充分利用当前泛在、异构的网络环境及其之间的互补特性,通过协同实现异构无线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实现真正自组织、自适应的泛在智能服务。而将区域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广域部署的移动网络互补融合将是未来泛在智能和移动计算的发展趋势,也是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如何充分利用并扩展无基础设施网络的多跳和自组织特性,实现与有基础设施网络的结合,仍存在技术挑战和商业模式探索。(待续)
收稿日期:2010-05-13
作者简介
谢东亮,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网研究中心主任、工学博士、副教授;现从事无线与移动网络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互联网服务质量、网络协同与泛在智能等;已发表论文40余篇。
王羽,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0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泛在网络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