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泛在智能(6)

发布时间:2021-06-07

物联网与泛在智能

图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蜂窝网络融合的层次型网络结构

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融合也带来技术上的挑战。非IP和IP相融合的网络与业务应充分利用并扩展无基础设施网络的多跳和自组织特性,实现与有基础设施网络的结合。需要重点研究泛在异构网络结构的层次与平面的划分、定义与功能抽象等,围绕未来网络通信需求,结合自治计算、自治通信、认知网络、泛在计算等研究领域的最新技术,提出适应未来网络/业务需求的新型通信网络体系结构模型,解决泛在移动环境下的互联网服务质量和新业务的多样性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应充分利用终端技术的多样化、智能化、多模化能力,研究传感器网络和移动通信网融合的自组织协同技术,在通信的末梢区域内实现各种终端能力、通信方式和接入手段的有机结合。

总之,区域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局域部署的无线自组织网络以及广域部署的移动网络互补融合的层次化新型体系架构,其异构链路可以提高网络数据传输效率、传输可靠性,其能量异构性也将提高网络的生命周期以及网络的健壮性。

3.4 混合网络特征与优势

混合网络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异构性与移动性。节点能量、带宽、链路以及计算能力的异构性不仅可以提高网络的能量使用效率(即节点的能量使用效率)、网络吞吐量,网络可靠性和扩展性,同时扩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并使商业化的部署变得简单可行。移动性使代理设备可动态进行信息挖掘,有效地减少传输链路长度、能量消耗,减轻了能量分布不均衡程度。

移动性使网络性能显著提升。移动代理通过减少节点传输数据量有效地保持能量,增大了系统生命期;通过减少跳数将有效地降低错误发生率,提高接收数据的可信度,也进一步减少节点因错误重传所消耗的能量;网络中的移动代理可作为的专用的中继节点,增加了数据传输效率,减少延时。此外,移动路由代理可解决稀疏网络及非连通网络问题。在大规模稀疏无线传感器网络下,传感器节点的空间密度较小,这就导致网络的连通性降低,进而影响数据的传输性能。将移动节点作为用于数据收集的移动Sink会大大弥补这种稀疏网络自身的不足,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

物联网与泛在智能(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