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皖西大别山民歌的和声配置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第3 4卷第 5期2 0 1 3年 5月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e . S e i )
Vo 1 .3 4 NO. 5 Ma v 201 3
浅谈皖西大别山民歌的和声配置姜涛(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安徽摘
六安
2 3 7 0 1 2 )
要:乡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高的艺术魅力和研究价值。本文以皖西大别山民歌为研究对
象,阐述如何为皖西大别山民歌配置和声,从而弘扬皖西地区的乡土音乐。 关键词:皖西;民歌;和声;构思中图分类号: J 6 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2 5 9 6 ( 2 0 1 3 ) 0 5— 0 2 2 9— 0 2
一
、
皖西大别山民歌概述
三、和声序进与终止式
皖西地区有着优秀的革命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蕴育了丰富多彩的乡土音乐。皖西地方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较高的研究价值。皖西地方音乐主要由皖西大别山民歌、皖西庐剧、皖西锣鼓等组成。
传统和声强调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即 T— S—D—T。其中,属和主的地位在传统和声中得到了高度的认可。但是在皖西大别山民歌的和声配置中没有必要完全遵循传统和声
中的功能关系。要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打破传统和声的功能束缚,用和声色彩来选择皖西大别山民歌的和声序进,甚至可以出现传统和声中所禁止的反功能进行。终止式按照其在音乐结构的位置可以分为半终止与结
皖西大别山民歌在皖西地区应运而生并广泛流传,它
具有浓郁的山歌特质,运用原生态的演唱方式深刻地表现了皖西地区纯朴的民俗民风。其中著名的有《八段锦》、《慢赶牛》、《挣颈红》等。二、和弦结构
束终止,在传统和声的配置中半终止常用 K 4 6一 V,结束终止常采用 K 4 6一v,一 I进行。在皖西大别山民歌的和声配置中,
各级大三和弦都可以作为半终止时的和声素材,只需要我
在传统和声中,主要采用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来为旋律配写四部和声。完全地将传统和声中的方法照搬过来是行不通的,这将导致和声与旋律的风格不符。那么,我们
应该采用何种结构的和弦为皖西民歌配置和声呢,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三度叠置和弦
们注意偏音的合理取舍即可。结束终止的和弦可以采用任何和弦进入到主和弦。但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况:其一可以借鉴大小调的传统和声中的正格结束终止、变格结束终止以及完全终止的写作样式,即和弦采用上行或下行四五度的根音关系进行。如例 1中的结束终止和弦, v级的替换音和弦进入到 I级和弦,由于 7在该音乐片段中属于调式
三度叠置的大三和弦、小三和弦以及 s j, z j,七和弦在我
偏音,为了风格的统一和和声色彩的需要,用宫音 1去替换。这两个和弦低声部的四度进行体现了属对主和弦的倾向,有强烈的和声终止感。其二采用旋律性的终止式。在皖西大别山民歌的旋律进行中,结束音大都采用相邻音级的序进。此时和声的终止式可以采用旋律性的终止式,即采用
国民族调式的和声中是常见的,这些和弦中不含有不协和
的增减音程,与皖西大别山民歌的调式色彩相符合,如:1 - 3— 5和弦, 6— 1— 3和弦以及 6— 1— 3— 5和弦等等(二)省略音与替换音和弦
皖西大别山民歌主要采用我国的五声、六声、七声调式
与主音相邻音级 (二度、三度 )的和弦或采用低音与主音相邻音级的和弦。如例 2的和声配置,最后的终止和弦采用了2— 3— 5结构的和弦进行到 I级和弦,两个和弦的根音为大二
写成。我国的民族调式主要强调调式的正音,即宫商角徵羽,不强调偏音。为了让和声更进一步与旋律统一,和弦中所出现的偏音可以采用省略或用正音替代的方法,如:在C 宫调式中的 5— 7— 2和弦,一种方法我们可将偏音 7省略使其形成一种空 5度的音响效果;另一种方法可以采用替换
度关系,低声部采用 2— 3— 5的转位形式,将 5放在低声部与传统和声中的四五度的低声部进行形成呼应,使和声的终止感更强烈、更鲜明。四、皖西大别山民歌的和声手法
音和弦,用正音 1去替换偏音 7,使其成为 5 - 1— 2和弦。这两种方法都能较好地表达出调式和声所要描绘的和声色彩,
1 .运用三度结构性的和声手法来为皖西大别山民歌配
体现皖西大别山民歌的
独特艺术魅力。
写和声。运用三度叠置和弦,这种写作方法基本保持大小调
基金项目:本文系2 0 1 1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高师专业音 i f,教育与当地乡土音乐结合实施研究” ( 2 0 1 l s k 3 6 6 )阶段性成果。. .
2 29——
上一篇:砍掉成本赚取利润的方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