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至湘乡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概况(2)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概况
0.5-2.0m,平均厚度0.8m。广泛分布于沿线水稻田、菜地、沟谷及山坡上等范围内。
2、填筑土(①-2):杂色,稍密,稍湿,主要成份粉质黏土、碎石土,勘厚0.5-9.7m,平均厚度3.1m。主要分布于沿线公路、水沟堤坝。
3、淤泥质土(②-0):灰、灰褐色,软塑,饱和,含少量有机质,零星出露于沿线沟谷、水塘、稻田等低洼地带及河床中,勘厚0.7-5.8m,平均厚度1.84m,最厚处位于ZD-30-砂子塘桥2号孔。
4、黏土(②-1)):灰褐、褐黄色,硬塑-可塑-软塑,稍湿-湿-饱和,见铁质,冲积成因,勘厚1.7-10.3m,平均厚度6.2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冲沟、河床两岸及低洼处稻田中的浅表层。
5、粉质黏土(②-2):灰褐、褐黄色,硬塑-可塑-软塑,稍湿-湿-饱和,见铁质,冲积成因,勘厚4.8-9.0m,平均厚度4.2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冲沟、河床两岸及低洼处稻田中的浅表层。
6、细砂(②-4):灰黄色,稍密,饱和,以细砂为主,粉细砂含量70-80%,少量泥质充填,勘厚4.8-9.0m,平均厚度6.9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冲沟、河床两岸及低洼处稻田中的浅表层。
7、中砂(②-5):灰黄色,稍密,饱和,以中砂为主,含少量的砾石及泥质,勘厚0.7-6.4m,平均厚度2.5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冲沟、河床两岸及低洼处稻田中的浅表层。
8、粗砂(②-6):灰黄色,稍密,饱和,以细砂为主,含少量的砾石及泥质,勘厚0.2-3.7m,平均厚度1.5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冲沟、河床两岸及低洼处稻田中的浅表层。
9、圆砾土(②-8):褐黄色,稍密,湿-饱和,砾含量50-60%,粒径2-30mm,成份以灰岩为主,呈圆形、次圆形,中粗砂及黏质充填,出露于低洼冲沟地带,勘厚0.8-4.7m,平均厚度2.5m。
1.4.1.2 第四系更新统(Q p)
1、黏土(③-1):褐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手捻稍有砂感,局部含碎石,残坡积成因,揭露层厚2.8-8.5m,平均厚度6.0m。不均匀分布于沿线山丘及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