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言先生生平(7)
发布时间:2021-06-07
发布时间:2021-06-07
性暴雨和洪涝。这个观点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许多大暴雨的分析。在80年代初,美国的气象学家也提出了形成区域性暴雨的“集中机制”(focusing mechanism)。但这比陶诗言的工作晚了好几年。此外,他还十分重视暴雨中的中小尺度系统与大尺度基本气流的关系、地形的作用以及落区预报方法等问题。这些结果都总结在由他主编的《中国之暴雨》一书中。
(六)东亚季风理论与预测方法研究
陶诗言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从80年代以来,致力于研究东亚季风理论与预测方法研究,尤其是夏季风的活动及其对中国旱涝的影响。他与陈隆勋共同研究了东亚季风系统的特征,发现中国华北的旱涝与印度季风的活动有密切关系,这个结果已为其他工作和大气环流数值试验所证实。对于长江流域的旱涝,不但与南半球的环流形势和跨赤道气流的强弱有关,而且与高纬度的雪区面积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东亚季风理论与预测方法研究是陶诗言先生最突出的重要科学成果之一,其主要内容及重大科学意义表现在3个方面:
(1)推翻了过去气象界认为整个亚洲南部从印度、中国到日本都属于同一个夏季风环流系统(即印度季风系统)的学术观点,明确提出亚洲季风分为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包括中国和日本)二个独立子系统,但二者又相互联系的学术观点;揭示了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平均结构与印度季风环流系统的异同;指出印度季风、东亚季风分别有各自的热源、热汇及环流体系以及印度季风属于热带性质季风,而东亚季风既有热带性质又有副热带性质同时还受中高纬度环流系统影响;他的一系列东亚季风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大气科学界的公认,特别是“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on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in China”发表在Monsoon Meteor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后,成为东亚季风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下一篇:09热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