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木天线的设计仿真与测试(2)(7)

发布时间:2021-06-07

八木天线的设计仿真与测试论文

J匕京交通人学硕十论文

第二章天线的基本理论,

2.1天线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人类之|’BJ的通信最早是通过话音的方式来完成的,但是它仅限于近距离的信息交流。为实现远距离通信,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曾先后出现了鼓、旗语、烟火等可视方法,这些原始的“光通信”方式当然都利用了电磁波谱中的光波部分。直到近代,无线电波——电磁波谱中可见光以外的部分才在通信中渐渐得到了应用。

凡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电技术设备,如广播、电视、通讯、导航、雷达等,天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IE髓有关天线术语的标准定义,天线为“辐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换言之,天线提供了由导行波向“自由空间”波的转换(接收状态反之)。因此可不借助于任何中间设备,使信息可以在不同地点之间不通过任何连接设备传输。

天线的理论基础是麦克斯韦方程组,由麦克斯韦(Jam鼯ClerkMaxwell,1831—1879)1864年提交给英国皇家学会,它将电学和磁学统一到一致的电磁理论中。1887年,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兹通过试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运动通过空气传播的预言。1901年,意大利20多岁的研究者马可尼在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中取得成功,在纽芬兰的圣约翰斯接收到发自英格兰波尔多无线电信号。天线早期的发展受到信号发生器实用性的制约,采用德福雷斯特三极管产生高达1MHz的信号后,1920年左右,可调节物理长度的谐振天线(例如半波振子天线)成为现实。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微波调速管和磁控管信号发生器以及波导管得到了发展,这些促进了喇叭天线的发展。第一部商用微波无线电话系统1934年在英国和法国间开始运营,工作频率为1.8GHz。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雷达,雷达工作于超短波、微波频段,微波能量常用波导系统来传输,从而出现了缝隙天线、喇叭口天线、抛物面天线等。60年代以来,由于导弹、卫星、遥感、航天技术和散射通信的发展,对工程天线的要求越来越高。开拓频段、降低噪声、防止干扰、提高精度已经成为天线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大量适应相应需求的工程天线,如卡塞格伦天线、单脉冲天线、相控阵天线、微带天线、自适应天线等等【”。

今天,在电子技术发展同新月异的形势下,天线理论与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如今天线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已不可或缺,它无处不在,家庭或工作场所,汽车或飞机罩,船舶、卫星和航天器的有限空间内甚至可以由步行者随4

八木天线的设计仿真与测试(2)(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