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缺什么(3)

时间:2025-04-05

反思中国的教育才能前行

义和浪漫主义的亮色,有了更多的亮色,在遇到沉重的黑暗时,才不至于走向毁灭。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真善美的梦想追求打下底子,否则,这种教育是以后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

然而,我们现在的学生过于懂得现实,过早的面对世俗丑恶,过早的学会世故,这是很可怕的事,由于缺少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终极关怀;缺少一种精神的砥柱,我们的学生会因为缺少内在的骨骼支撑,在现实前行中猝然跌倒。

三、少智慧浇灌。

1884年,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发表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自我保存。”这个命题具有极大的美丽性和鼓惑性,几乎引领了一个时代的科学教育和技术创新。

然而,衡量一种教育任务,不仅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更要用人生的尺度,看它是拓展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可是,我们现代教育追求的却是与智慧无关的知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遭到了漠视,那就是知识并不等于智慧。教育的真正目不是培养有学问的人,而是造就能干的人。它使人通过认识你自己,趋向那绝对的善;为此,人类要不断爱护智慧,追求智慧。因为智慧能照料人的心魂,实现人的心灵转向。但是对知识的狂热追求以致淹没了对智慧的渴望,教师辛苦工作,只是让学生学习大量的考试之后很快就遗忘的知识,学生努力学习并不是为了换取自身的最佳发展,而是为了得到他人看重的考试成绩。可以说我们现在所有的知识堆积和技巧训练,都与智慧无关。但由于教育政治化和工具化的压迫,由于社会的评价机制和考试机制的制约,我们所有的人都对教育的弊端,集体无意识,并且自觉的维护。这不仅是学生的悲哀,也是教师的悲哀,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理想的智慧教育,应该是一种有灵魂的教育。它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意味着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级价值,智慧、美好、公正、自由、希望和爱,以及建立与此有关的信仰;真正的教育理应成为负载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有信仰的教育,他的使命给予并且塑造学生的终极价值,使它们成为有灵魂有信仰的人,而不是热爱学习和具有特长的准职业者。

中国教育缺什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