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期末测试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高中化学选修4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原料来源广 ②易燃烧、热值高 ③储存方便 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可以采用电解水的方法来获取氢气,故其原料来源广。氢气易燃烧、热值高,但储存不方便,制备不廉价。 答案:A
2.如图所示,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加热至熔化时,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CuSO4与熔化的钠接触,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
B.上述反应中CuSO4表现了还原性
C.加热且无水条件下,Na可以与CuSO4反应并生成铜 D.上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可表示为下图
)解析:由反应现象知:2Na(熔融) CuSO4(s
Na2SO4 Cu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uSO4作氧化剂,表现为氧化性,所以B项错误。
答案:B
3.常温下,下列变化过程不是自发的是( ) A.石灰石的分解 B.原电池产生电流
C.在密闭条件下体系从有序变为无序 D.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解析:石灰石的分解在高温下才能进行,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原电池反应是自发的;熵增的过程是自发的;铁生锈也是自发的过程。 答案:A
4.一种新能源汽车,使用了以碳纳米管为储氢介质的燃料电池,电池原理如下图,该电池的电解质为6 mol L 1 KOH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放电过程中整个体系内KOH溶液的浓度不变 B.放电时负极附近的pH减小
C.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 H2O
e D.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H2 O
2
Ni(OH)2 OH
2H2O
解析:电池中的H2在原电池的负极上反应,该电池正极不是O2得电子,而是NiO(OH)得电子。放电时 H2失去电子变为H 生成的H 与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H2O 导致负极附近的pH减小,负极反应为:H2 2e
2OH
2H2O;放电时,NiO(OH)获得电子变为
Ni(OH)2,正极反应为:NiO(OH) H2O
e Ni(OH)2 OH ;根据正、负电极
2Ni(OH)2 可见溶液中
的电极反应可得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H2
2NiO(OH)
OH 并没有消耗,所以放电时KOH溶液的浓度不变。
答案:D
5.下列各项中指定的比值为2∶1的是( )
A.相同温度下,2 mol L的醋酸溶液与1 mol L的醋酸溶液中的c(H)之比 B.H2CO3水溶液中c(H)与c(CO3)之比 C.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之比
D.常温下,0.1 mol L Na2CO3溶液与0.1 mol L CH3COONa溶液中c(Na)之比 解析:醋酸是弱酸,溶液越浓电离程度越小,因此虽然醋酸的浓度比为2∶1,但是其中的c(H)之比却不是2∶1;碳酸是弱酸,不能全部电离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根水解,使得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浓度比不为2∶1。 答案:D
6.工业上利用氢气在氯气中燃料,所得产物再溶于水的方法制盐酸,流程复杂且造成浪费。有人设想利用原电池原理直接制备盐酸,同时获取电能,假设这种想法可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极材料都用石墨,用稀盐酸作电解质溶液 B.通入氢气的电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C.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通入氯气的电极移动 D.通氯气的电极反应为Cl2 2e
1
1
2
2
1 1
2Cl
解析:两极反应物都是气体,故两极材料都可以用石墨,A项正确;根据原电池原理可知,通入氢
气的电极为负极,B项错;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项正确;Cl2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Cl2
2e
2Cl D项正确。
答案:B
7.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 )
解析:装置A和C均是原电池装置,铜作正极,放出H2。装置B是电解装置,铜作阳极,失去电子逐渐溶解,无气体生成。装置C中Cu为正极,可放出H2。装置D也是电解装置,铜作阴极,溶液中
H 得到电子在阴极析出。
答案:B
8.下列各组离子中,在酸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K、MnO4、Cl、AlO2 B.Na、NH4、NO3、HCO3 C.Na、H 、NO3、SO4
2
D.Na、SO4、Cl、S
2 2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能与之反应的不成立,B、D项排除;溶液为无色透明,说明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A项排除。 答案:C
9.在NaCl饱和溶液中通入HCl(g)时,NaCl(s)能沉淀析出的原因是( ) A.HCl是强酸,任何强酸都导致有沉淀析出
B.Cl浓度增大,使平衡向生成氯化钠的方向移动,生成NaCl(s) C.酸的存在降低了Ksp(NaCl)的数值
D.Ksp(NaCl)不受酸的影响,但增加Cl浓度,能使Ksp(NaCl)减小 解析:在NaCl饱和溶液中存在着平衡
NaCl(s) 关,与浓度无关,故C、D错误。 答案:B
Na (aq) Cl (aq) 当通入HCl(g)时
Cl 浓度增大,使上述平衡逆向移动,从而析出NaCl固体,A项错误;溶度积常数仅与温度有
10.如图所示,表示反应2SO2(g) O
2(g)2SO3(g) H<0的正反应速率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试根据此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 )
A.t1时增加了SO2和O2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t1时降低了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 …… 此处隐藏:521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安全检查表应用培训记录
下一篇:浅谈歌词的语言陌生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