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2)

发布时间:2021-06-06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中的实践

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差异的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在学生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

2.建构主义的含义

“同化”过程(数量的扩充):指把外部中的有

知识的套用;以任务为驱动并注意任务的整体性,把问题给予学生。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应采取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双主模式。

(1)在教学进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习者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情境中自己确定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己进行意义建构。其中包括搜集辨别信息、提出假设进行验证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环节。

(2)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其主要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协作学习”,把,,二、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二是“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

三是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学习者与周围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观点、信仰和假说,相互协商,群体思维与智慧为全体学生共享。

四是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思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环境包括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IN2TERNET资源等。学习是促进和支持而不是控制与支配,学习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

31

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顺应”过程(质的改变):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变化而导致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

总之,认知结构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3.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借助其它人的帮助,,大要素:

情境——意义建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并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多人共同完成一件事。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作用。

会话: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任务的计划;协作过程也是会话过程,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

意义建构:学习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所学习的内容和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存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储存形式就叫“图式”,也就是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

4.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

一是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任务驱动)。教学从问题开始,不是从结论开始;学习不是记忆知识过程,而是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中做与做中学,不是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