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

发布时间:2021-06-06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中的实践

现代远距离教育教学探索

2006年第5期 总第107期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

吴尚智,任小康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文章通过实例具体阐述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

法,该方法通过确定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实践证明,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

【关键词】建构主义;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700(2006)05-030-03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

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他坚持从内他认为,,,构主义观点。,许多科学家都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新的知识和观点,这些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目前,将建构主义思想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在国外相当普遍,而在我国很多地方也已有这方面的尝试和实践。

  一、建构主义理论

11建构主义的三个新观念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外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新知识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这样,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因为新知识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三是学习观(怎样看待学习过程)。知识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而是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

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但是知识的呈现者,知识权威的象征,而且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意见,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

一是知识观(怎样看待知识)。知识不是定论,它往往是一种正确的解释,并非千真万确、毋庸置疑的真理。课本、教师和科学的权威并不能构成强迫学生接受知识的理由。知识不可套用———“死”知识只会禁锢人的头脑,只有“活”知识才会给人以力量。

二是学生观(怎样看待学习者)。学习者不是空壳容器,学习是知识改造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作者简介】吴尚智,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任小康,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

30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