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4)
时间:2025-01-11
时间:2025-01-11
第六章 汉代的儒学独尊第一节 汉代儒学定位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中把中国哲学分为“子学时代”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中把中国哲学分为“子学时代” 经学时代” 和“经学时代”。认为它使得中国人的思想从此走向 统一,于是进入了类似西方中世纪的正统思想时代。 统一,于是进入了类似西方中世纪的正统思想时代。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董仲舒之主张行,而子学 董仲舒之主张行, 时代终;董仲舒之学说立,而经学时代始。 时代终;董仲舒之学说立,而经学时代始。阴阳五行 家言之与儒家合,至董仲舒而得一有系统之表现。 家言之与儒家合,至董仲舒而得一有系统之表现。自 此以后,孔子变而为神,儒家变而为儒教。 此以后,孔子变而为神,儒家变而为儒教。”
劳思光、牟宗三认为,中国哲学以心性论为主, 劳思光、牟宗三认为,中国哲学以心性论为主,凡讲形 上学、顺气言性之宇宙论者, 上学、顺气言性之宇宙论者,皆未扣住儒家主脉的心性 论立场,而属于儒家之堕落与歧出。 论立场,而属于儒家之堕落与歧出。而两汉人性论的重 点在于情的重视。 点在于情的重视。 当讨论“ 当讨论“道”时,先秦注重于知天知道和人如何体道的 问题,两汉则更注意道的活动状态。 问题,两汉则更注意道的活动状态。 哲学论争的中心转变为关于宇宙论和形神关系的争论。 哲学论争的中心转变为关于宇宙论和形神关系的争论。 宇宙论是关于宇宙的本源、结构和形成的问题, 宇宙论是关于宇宙的本源、结构和形成的问题,或者说 属于天道观上的道和物的关系问题的学说, 属于天道观上的道和物的关系问题的学说,它与天文学 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宇宙论来看人生, 天命) 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宇宙论来看人生,对“命”(天命) 人性)的讨论深入了。 与“性”(人性)的讨论深入了。 形神关系问题,主要是认识论问题,它与医学不可分。 形神关系问题,主要是认识论问题,它与医学不可分。 把名言看作是精神(思想)见之于形(表达出来), ),言 把名言看作是精神(思想)见之于形(表达出来),言 与意的关系问题受到了重视。 与意的关系问题受到了重视。
第二节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 179 104年),广川( 广川 北景县) 汉武帝时为都国相\胶西王相,晚年辞官, 北景县)人.汉武帝时为都国相\胶西王相,晚年辞官, 以著书为事.著作主要有<春秋繁露>及收在<汉书·董 以著书为事.著作主
要有<春秋繁露>及收在<汉书 董 仲舒传>中的<举贤良对策>. 仲舒传>中的<举贤良对策>. 主要注释本有:清凌曙<春秋繁露注>\苏舆<春秋繁 主要注释本有:清凌曙<春秋繁露注>\苏舆< >\苏舆 露义证>. 露义证>.
一.“三纲”“五常”与“大一统” 三纲”“五常” ”“五常 大一统”董仲舒: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董仲舒:“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 ……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 王道之三纲, 春秋繁露· 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 义》)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董仲舒: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 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 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 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全汉文·天人对策》 (《全汉文·天人对策》三)
二.“天人感应”的宇宙图式 天人感应”董仲舒: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事天不备, 董仲舒:“天者,百神之大君也。事天不备,虽 百神犹无益也。 春秋繁露·郊祭》 百神犹无益也。”(《春秋繁露·郊祭》) 董仲舒:“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岂形而见其光。 董仲舒: 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岂形而见其光。 高岂位,所以为尊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 高岂位,所以为尊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藏 岂形,所以为神也;见其光,所以为明。 岂形,所以为神也;见其光,所以为明。故位尊 而施仁,藏神而见光者,天之形也。故为人主者, 而施仁,藏神而见光者,天之形也。故为人主者, 法天之形。是故内深藏,所以为神;外博观, 法天之形。是故内深藏,所以为神;外博观,所 以为明也;任群贤所以为受成,乃不自劳于事, 以为明也;任群贤所以为受成,乃不自劳于事, 所以为尊也;泛爱群生,不以喜怒赏罚, 所以为尊也;泛爱群生,不以喜怒赏罚,所以为 仁也。 春秋繁露·离合根》 仁也。”(《春秋繁露·离合根》)
董仲舒: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董仲舒:“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 类合之,天人一
也。 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 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 乐气也,故养; 哀气也,故藏: 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四者天人 同有之,有其理而一用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 同有之,有其理而一用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 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使喜怒必当义而出,如寒暑之必当其时乃发也。 使喜怒必当义而出,如寒暑之必当其时乃发也。” 春秋繁露·阴阳义》 (《春秋繁露·阴阳义》) 董仲舒: 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 董仲舒:“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 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上类天也。人之形 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上类天也。 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 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 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晴;人之喜怒, 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晴;人之喜怒,化天 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 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 春秋冬夏之类也。……天之副在乎人 天之副在乎人, 春秋冬夏之类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 者矣。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者矣。”(《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董仲舒: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 董仲舒:“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 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者, 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者, 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故为治,逆之则乱, 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故为治,逆之则乱,顺之 则治。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则治。”(《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之 故命与之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止身, 参,故命与之连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止身,故小节三 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 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 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暝, 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暝, 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 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乐,副阴阳 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 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伦理,副天地也.此皆 暗肤著
身,与人具生,比而偶之弇合.于其可数也, 暗肤著身,与人具生,比而偶之弇合.于其可数也,副 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 数;不可数者,副类.皆当同而副天,一也.”(《春 秋繁露·人符天数》) 秋繁露·人符天数》
三.气类感应的有情世界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人之诚有贪 有仁,仁贪之气两在其身。身之名取诸天, 有仁,仁贪之气两在其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 有阴阳止施,人亦有焊仁之性。天有阴阳楚, 有阴阳止施,人亦有焊仁之性。天有阴阳楚,身 有情欲椁纫,与天道一也…… ……天地止所生谓之性 有情欲椁纫,与天道一也……天地止所生谓之性 性情相与一暝,情亦性也。谓性已善, 情,性情相与一暝,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岂 情何?故圣人莫谓性善,累其名也。 情何?故圣人莫谓性善,累其名也。” 天不能有阳而无阴,所以人不能有性而无情。 天不能有阳而无阴,所以人不能有性而无情。 这也就是他不能接受孟子性善说的原因。 这也就是他不能接受孟子性善说的原因。
第三节 王充的哲学思想
一.“疾虚妄”的批判精神 疾虚妄”在古代王充被评为“立说乖戾,不足道” 赵坦《 在古代王充被评为“立说乖戾,不足道”(赵坦《宝甓 斋记》),至近代大受推崇 章太炎谓其“正虚妄, 至近代大受推崇。 斋记》),至近代大受推崇。章太炎谓其“正虚妄,审 向背,怀疑之论,分析百端,有所发擿,不避上圣。 向背,怀疑之论,分析百端,有所发擿,不避上圣。汉 得一人焉,足以振耻。”(《检论》卷3《学变》) 得一人焉,足以振耻。 检论》 《学变》 章太炎、胡适等人认为,《论衡》旨在批判两类虚妄:1, 章太炎、胡适等人认为, 论衡》旨在批判两类虚妄: , 朝廷及儒生制造的灾异图谶之说。 , 朝廷及儒生制造的灾异图谶之说。2,当时社会上流行的 迷信。而他运用的方法,是科学精神的表现。 迷信。而他运用的方法,是科学精神的表现。他的哲学 立场,是自然主义的道家。建国以后, 立场,是自然主义的道家。建国以后,则更多言及王充 唯物主义者” 为“唯物主义者”。 佚文》 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 《论衡·佚文》:“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 论衡 佚文 妄。”
龚鹏程《汉代思潮》 龚鹏程《汉代思潮》:“它整部书都在与人斗口,批判 它整部书都在与人斗口, 诸家说法,斥为虚妄,固然是一事实, 诸家说法,斥为虚妄,固然是一事实,但做思想史或哲 学研究的人,不能抓住这个现象就胶执在这儿。
学研究的人,不能抓住这个现象就胶执在这儿。……王 王 充的‘存在关怀’ 论衡》 充的‘存在关怀’、《论衡》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呢?……歌颂时代,不满儒者之漠视汉朝,是《论衡》 歌颂时代,不满儒者之漠视汉朝, 论衡》 歌颂时代 的基本立场与精神旨趣所在。 的基本立场与精神旨趣所在。前者论证汉代的合理性与 神圣性,后者攻击儒家的各种说词与记载, 神圣性,后者攻击儒家的各种说词与记载,二者相辅相 构成了《论衡》繁复琐屑的论述内容与风格。 成,构成了《论衡》繁复琐屑的论述内容与风格。” 商务印书馆2005年2月版) 月版) (商务印书馆 年 月版 他提示了这样几点:1,颂汉:对时代的赞叹。 2,文儒: 他提示了这样几点: ,颂汉:对时代的赞叹。 ,文儒: 对士人的期许。 ,时命:士的时代苦闷。 对士人的期许。 3,时命:士的时代苦闷。 4,干禄: ,干禄: 运命说的重点。 ,才辩: 论衡》中的矛盾。 , 运命说的重点。 5,才辩:《论衡》中的矛盾。 6,从 世俗化的哲学。 ,幸偶:从超越到偶俗。 俗:世俗化的哲学。 7,幸偶:从超越到偶俗。 8, , 圣王:命与国家权力。 圣王:命与国家权力。
二.“元气自然”的天道观 元气自然”《论衡·祀义》:“夫天者,体也,与地同。天有列宿, 论衡·祀义》 夫天者,体也,与地同。天有列宿, 地有宅舍。宅舍附地之体,列宿着天之形。形体具, 地有宅舍。宅舍附地之体,列宿着天之形。形体具,则 有口,乃能食。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如无口, 有口,乃能食。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如无口, 则无体,无体则气也,若云雾耳,亦无能食。 则无体,无体则气也,若云雾耳,亦无能食。” 论衡·自然》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 《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 子自生矣。万物之生,含血之类,知饥知寒。 子自生矣。万物之生,含血之类,知饥知寒。见五谷可 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 食,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或说以为天生 五谷以食人,生丝麻以衣人。此谓天为人作农夫、 五谷以食人,生丝麻以衣人。此谓天为人作农夫、桑女 止徒也,不合自然,故其义疑,未可从也。……何以知 止徒也,不合自然,故其义疑,未可从也。……何以知 天之自然也?以天无口目也。案有为者,口目之类也。 天之自然也?以天无口目也。案有为者,口目之类也。 口欲食而目欲视,有嗜欲于内,发之于外,口目求之, 口欲食而目欲视,有嗜欲于内,发之于外,口目求之, 得以为利,欲之为也
。今无口目之欲,于物无所求索, 得以为利,欲之为也。今无口目之欲,于物无所求索, 夫何为乎!何以知天无口目?以地知之。地以土为体, 夫何为乎!何以知天无口目?以地知之。地以土为体, 土本无口目。天地,夫妇也,地体无口目, 土本无口目。天地,夫妇也,地体无口目,亦知天无口 目也。使天体乎?宜与地同。使天气乎?气若云烟, 目也。使天体乎?宜与地同。使天气乎?气若云烟,云 烟之属,安得口目? 烟之属,安得口目?”
《论衡·自然》:“天道无为,故春不为生,而夏不为 论衡·自然》 天道无为,故春不为生, 秋不为成,冬不为藏。阳气自出,物自生长; 长,秋不为成,冬不为藏。阳气自出,物自生长;阴气 自起,物自成藏。……故无为之为大矣 本不求功, 故无为之为大矣。 自起,物自成藏。……故无为之为大矣。本不求功,故 其功立;本不求名,故其名成。 其功立;本不求名,故其名成。” 《论衡·雷虚》:“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言雷为天怒 论衡·雷虚》 夫论雷之为火有五验, 无一效,然则雷为天怒,虚妄之言。 无一效,然则雷为天怒,虚妄之言。” 《论衡·卜筮》:“夫钻龟揲蓍,自有兆数;兆数之见, 论衡·卜筮》 夫钻龟揲蓍,自有兆数;兆数之见, 自有吉凶;而吉凶之人,适与相逢。吉人与善兆合, 自有吉凶;而吉凶之人,适与相逢。吉人与善兆合,凶 人与恶数遇,犹吉人行道逢吉事,顾睨见祥物; 人与恶数遇,犹吉人行道逢吉事,顾睨见祥物;非吉事 祥物为吉人瑞应也。凶人遭遇凶恶,于道亦如之。 祥物为吉人瑞应也。凶人遭遇凶恶,于道亦如之。夫见 善恶非天应答,适与善恶相逢遇也。 善恶非天应答,适与善恶相逢遇也。钻龟揲蓍有吉凶之 兆者,逢吉遭凶之类也。 兆者,逢吉遭凶之类也。”
《论衡·论死》:“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 论衡·论死》 人未生在元气之中,既死复归元气。 元气荒忽,人气在其中。人未生无所知, 元气荒忽,人气在其中。人未生无所知,其死归无知之 何能有知乎?人之所以聪明智慧者, 本,何能有知乎?人之所以聪明智慧者,以含五常之气 五常止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脏在形中也。 也。五常止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脏在形中也。五脏不伤 则人智慧,五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痴矣。 则人智慧,五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痴矣。人死五 脏腐朽,腐朽则五常无所托矣。所用藏智者已败矣, 脏腐朽,腐朽则五常无所托矣。所用藏智者已败矣,所 用为智者已去矣。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 用为智者已去矣。形须气而成,气
须形而知。天下无独 燃止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燃止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三.“知物由学”、“必开心意”与“偶遇之 知物由学” 必开心意” 命”《论衡·实知》:“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 论衡·实知》 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 贤者亦能,非独圣也。……先知之见方来之事 先知之见方来之事, 贤者亦能,非独圣也。……先知之见方来之事,无达视 洞听之聪明,皆案兆察迹,推原事类。 洞听之聪明,皆案兆察迹,推原事类。” 《论衡·程材》:“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 论衡·程材》 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 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 织锦,钝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使材士 未尝见,巧女未尝为,异事诡手,暂为卒睹, 未尝见,巧女未尝为,异事诡手,暂为卒睹,显露易为 犹愦愦焉。方今论事,不谓希更,而曰材不敏; 者,犹愦愦焉。方今论事,不谓希更,而曰材不敏;不 曰未尝为,而曰知不达,失其实也。 曰未尝为,而曰知不达,失其实也。”
上一篇:湖北省城乡规划管理条例
下一篇:1#除氧器吊装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