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
第11卷 第4期盐湖研究Vol.11 No.4
2003年12月JOURNALOFSALTLAKERESEARCHDec. 2003
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
李 雯,杜秀月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西宁 810008)
摘 要: 综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测定技术、特点、联用、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化;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
中图分类号:O657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067-06
、爆发性的成长期、相对的稳定期和智能化飞跃期这4个不同的发展时期,由此原子吸收光谱法得
较高的灵敏度和检测极限,且重现性好,易于操作
[1]
。
1.2 石墨炉原子化法
以迅速的发展与普及,如今已成为一种倍受人们青睐的定量分析方法。作者针对其原理、测定技术、特点、联用、应用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火焰原子化虽好,但缺点在于仅有10%的试液被原子化,而90%由废液管排出,这样低的原子化效率成为提高灵敏度的主要障碍,而石墨炉原子化装置可提高原子化效率,使灵敏度提高10~200倍。该法一种是利用热解作用,使金属氧化物解离,它适用于有色金属、碱土金属
[2-5]
1 原子吸收光谱法之原子化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作为分析化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是测量物质所产生的蒸气中原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强度的一种仪器分析方法。原子吸收光谱仪是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检测系统和显示装置五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原子化系统在整个装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子化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无论是传统的原子化法,还是近些年才有的原子化法,都为不同元素的测定提供了较为高效的原子化方式,以下将对不同的原子化法分别讨论。1.1 火焰原子化法
;另一种是利用较强的碳还原气氛
使一些金属氧化物被还原成自由原子,它主要针对于易氧化难解离的碱金属及一些过渡元素。另外,石墨炉原子化又有平台原子化和探针原子化两种进样技术,用样量都在几个微升到几十微升之间,尤其是对某些元素测定的灵敏度和检测限有极为显著的改善1.3 氢化物原子化法
[6]
。
对某些易形成氢化物的元素,如Sb、As、Bi、Pb、Se、Te、Hg和Sn用火焰原子化法测定时灵
敏度很低,若采用在酸性介质中用硼氢化钠处理得到氢化物,可将检测限降低至ng/mL级的浓度
[7~9]
适用于测定易原子化的元素,是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对大多数元素有
收稿日期:2002-05-13
作者简介:李雯(1979-),女,硕士,研究生.
。
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
盐湖研究 第11卷6 8
量
[18]
1.4 其它原子化法
;2.原子捕集技术,可提高原子吸收光谱
[19]
法的灵敏度,因为其可使待测元素在火焰中停留时间较长,如无铅汽油中铅含量的测定中草药中Cu的测定
[20]
金属器皿原子化法,针对挥发元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但抗干扰能力差,测定误差较大,耗气量较大;粉末燃烧法,测定Hg、Bi等元素时,此法灵敏度高于普通火焰法;溅射原子化法,适用于易生成难溶化合物的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电极放电原子化法,适用于难熔氧化物的金属Al、Ti、Mo、W的测定;等离子体原子化法,适用于难熔金属Al、Y、Ti、V、Nb、Re;激光原子化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固体材料,比如测定石墨中的Ca、Ag、Cu、Li;闪光原子化法,、
;3.流动注射,该技术在
保持精密度的前提下,提高分析速度,通过对流动注射系统的分散度的控制和连续富集可改变其分析灵敏度,如测定痕量铜中长托普利
[22]
[21]
、测药物制剂
、测定微量Hg
[23]
。
3,因其原子吸收,且谱线很窄,所以光谱干扰小、选择性强、测定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在常规分析中大多元素能达到10级,若采用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或其它富集方法还可进行10级的测定。分析范围广,目前可测定元素
-9
-6
2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十分简便,对于不同的元素都已有特定的阴极灯、波长范围、狭缝宽度、灯电流值等配合测定。若想测定达到较高的数量级或提高检测质量,其关键还在于样品的预处理和进样技术。2.1 样品预处理
多达73种,既可测定低含量或主量元素,又可测定微量、痕量、甚至超痕量元素;既可测定金属类金属元素,又可间接测定某些非金属元素和有机物;既可测定液态样品,又可测定气态或某些固态样品。抗干扰能力强,原子吸收光谱法谱线的强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且无需测定相对背景的信号强度,不必激发,故化学干扰也少很多。精密度高,常规低含量测定时,精密度为1%~3%,若采用自动进样技术或高精度测量
样品预处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测量的灵敏度,它主要包括样品的溶解,分离及富集两步。对于液体样品的溶解,无机样可直接用水稀释至合适的浓度范围,有机样可用甲基异丁酮或石油醚稀释降低其粘度;对于固体样品通常采用酸溶法,极少的情况也用碱溶法,但其溶速较慢,且常会引入无机离子污染。样品的分离与富集主要分为萃取法、螯合萃取、离子缔合物萃取和离子交换法
上一篇:sql数据库原理习题集(带答案)
下一篇:架梁贝雷架计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