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
太原市第六十四中学 段娟丽
一、理念
1.教学理念——以学定教。
我们学校属于太原市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基于这种情况我采取 “以学生为本”,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尽量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课堂上,尽量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2.学科理念——宏微符三结合。
化学的学科特征要求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及变化的观察,然后用微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宏观的现象及变化,并能用符号来描述,在头脑中将“宏微符”三水平有机结合。应用在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中,一方面要继续使学生加深对“宏观——n——微观”的理解和应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化学符号与化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运。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物质的量是宏观和微观的“桥梁”,前一节宏观的“桥头”是质量,这节课是气体体积,由于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学生会觉得理解困难。教材的电解水实验教形象地给出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表格可以真实地反映相同粒子数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大小。对于微观理解,教材上是直接解释,课堂上通过模型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2.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摩尔质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学
生能够用物质的质量、密度来计算物质的体积;对气体分子间距离大,能够压缩,而固、液体不能压缩有所了解。在能力方面:高一的孩子们具有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小组交流合作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学生的不足: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养成、方法比较单一、能力很有限;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已经学过的两个公式还不能灵活应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继续培养。
三、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③能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判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理解气体摩尔体积;②通过制作模型和动画演示理解各因素如何。影响气体体积;③当堂达标检测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体会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②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思维转化。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1.方法:问题导学引导小组内讨论。
2.手段:实验、模型、动画、多媒体等
决定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①粒子数目(相同) ②粒子大小(紧密排列时,即固、液体)
③粒子间距(间距很大时,即气体)取决于温度和压强
0℃,101 k Pa(标准状况),l mol任何气体(包括混合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 L。 即此时,气体摩尔体积Vm=22.4L。
九、课后反思
1.坚持“以学定教”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帮助他们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在这节课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采用计算、实验,模型、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并始终强调符号的化学意义,确实在当堂达标检测中体现出良好的效果。2.对于新知识。将大问题分割成层层递进的小问题,降低探究难度,一步步解决,这样,学生对于讨论、探究的目的很明确,容易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比如,在讨论第三个问题时,很多学生都热情高涨。3.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尽量全部参与讨论,否则会成了个别学生的表演。
我认为“以学定教”中的“学”,不仅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还应该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课堂上我们设计的探究、讨论、实验等一系列活动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做课标要求的题目,所以要根据课标要求和“以学定教”的理念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当堂达标检测。这一点对于学困生来说相当重要,他们会觉得“我原来也能学会,这个也不难”,这样对他们重拾自信,燃起新的希望很关键。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就能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上一篇:操作系统Linux操作
下一篇:广义逆矩阵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