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教研室工作总结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信息工程系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计算机教研室工作总结
本学年,在系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回首这一学年的工作,感慨颇多。为了进一步明确教研室下一学年的工作计划目标和方向,加强教研室的建设和管理,现将教研室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教学常规工作
1、学年初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计划,并据此组织实施。
2、加强教师备课情况的督查,及时了解各教师的教学进度。
3、完善听评课制度,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4、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5、积极配合教务科完成期初、期中教学检查,对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秩序、教师授课进度、实践教学活动、教学工作的规范性进行了检查和自查。通过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
6、督促本教研室成员参与申报各项教科研项目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7、选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技能比赛项目,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8、组织教师拟定期末试卷、评阅试卷、试卷分析及成绩登录等
工作。
9、保质保量完成所对接实训室的日常维护、卫生和安全工作。
二、 专业建设
教研室积极参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实施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可实施性教学计划。
在课程建设方面,计算机应用教研室在原有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一门院级精品、一个院级精品课程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精品课程群并努力冲击省级精品课程群。继续强化科研与课程建设工作,将科研有机融入到教学工作中。鼓励教师积极承担教科研课题、发表教研教改论文,本学期已经有两个省级项目通过了结题鉴定,教科研工作稳步推进。同时我教研室成员在强化不同专业的合作方面,学术气氛的形成方面,团队精神的培育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三、 技能大赛
精心选派教师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辅导教师加班加点、尽心尽力,在各个赛事中均取得不错的成绩。由徐克楠、宗燕老师指导,2012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刘帅、李静和2013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鲁玉龙等3名同学组成的学院代表队经过6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一举获得了本次大赛二等奖,综合成绩位居全省第七名;由孙文老师辅导的2012级艺术专业的于晨虹同学的作品,《伤害与保护都取决于您的手中》,荣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高职高专
组三等奖。
除了辅导学生技能比赛之外,我们计算机教研室还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在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微课大赛中,本教研室不仅选派多名教师参与,还积极帮助其他教师进行微课的录制和后期制作工作。
四、 教学科研
本教研室所有成员都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工作,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学科研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根本,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每周三下午为集体教研时间,所有成员积极研讨,相互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留“后遗症”。
五、 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本教研室青年教师较多,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我教研室建立了“一帮一”青蓝工程师资培养机制,老教师在教学中多指导青年教师,青年教师之间相互切磋,提升教学理念和技能水平。在日常教学中,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之间,经常相互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方法,交流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相互协调教学进度和深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于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适当的途径交换意见、帮助其尽快成长起来,将研习之风落到实处。
六、 校企合作
我系与甲骨文(山东)OAEC人才产业基地联系,我们教研室积极配合,选派青年教师和部分学生赴济宁高新区参加实训,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技术,既锻炼了教师队伍,又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开拓了师生的视野。
七、 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科研能力偏弱,今后将鼓励教师多发表论文,积极承担项目建设工作。
听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互相学习的效果,下学年将在这方面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听评课制度,努力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部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老教师指导的针对性不足,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联系不够密切,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安排同学科的老教师指导同学科青年教师,使老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新教师,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专业教学骨干。
学生的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本学年在技能大赛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和省内同类院校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在今后的技能培训时,要注意跟省内其他高职院校多沟通、多学习。
教研室本学年基本能按时完成系里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配合教学和管理部门及时处理好各项工作。教研室管理和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下学年教研室工作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一篇:外国文学史(上)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