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三河相套而成的古城典型江苏武进春秋淹城(9)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春秋淹城
些城池的功能作用提供有力的启示∞。
留城,位于今武进县湖塘镇何留墅村,处于淹城东约五里许,上世纪70年代因平整土地而基本被毁。根据文物工作者的调查,城墙内外出土的几何印纹陶器来看,其筑造年代当为春秋晚期。至于留城的规模,据《武阳志余》载:“留城在淹城东五里处,大小如淹城之内城”(按:这里所指内城实应是子城)。又陈志良《淹城访古记》载:“留城在淹城之东五里,即何留墅社北首,武宜公路之旁。城比淹城的子城略小,四方形,直径四十丈,有土墙,高丈余,门在正南。”既然留城的规模比淹城还略小,又同淹城一样都是春秋晚期所筑,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可想而知的,其功能作用也应该是同类的。
胥城,位于武进马坑上店村,地处留城之东侧,其建筑形制与留城相似。据有同志介绍,其规模也比较小,至今还保存有部分城墙。其建筑年代,相传为伍子胥所建,故名之日“胥城”。目前虽未见有考古调查资料,但胥城筑造于春秋晚期应该是可信的。这样形制和规模的胥城,其功能作用如何?在马杭《恽氏家乘》恽逊庵《胥城龙潭》中曾有一段记载:“其地为阜,地延褒畴陇河堤间,乡人往往指数,以此为伍大夫壁垒之遗也。”从“伍大夫壁垒之遗”一句来看,胥城的功能是一军事防御设施,其政治、军事性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与之同一时期修筑的呈东西向排列且其问的距离又基本相等的淹城和留城的军事性质也就不难理解了。
阖闾城地处淹城的东南太湖之滨,位于武进雪堰镇与锡山市胡埭交界处。据有关调查资料,城分东城和西城两部分,东城较小,西城较大。南、西和中部都有城墙,城墙宽约20米左右,残高3至4米,从断面看,也系堆土而成。东面无城,估计是利用直湖港(闾江的一部分)作为天然屏障。城周均有河道相连,东有直湖港,宽约30到40米;南日古村河,宽约10米;西为护城河,宽约6到10米;北临大河,宽约30至40米。整个城的城区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显然,阖闾城和淹城等比较又有其自身特点,一是其面积较大,且分东、西两城;二是城周仅一道护城河,而且多是利用自然的河流作为护城河。这是古代选择利用天造地设的地理环境筑建城池
万
方数据的又一典型。
阖闾城,顾名思义,也应是春秋晚期吴王阖闾时所建,无疑也是在伍子胥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其功能性质当然有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意义,但首要的还应是政治和军事的目的。
总之,从淹城以东到吴国都城姑苏大城之间,在春秋晚期就相继(甚或可能有的是同时)建造了淹城、留城、胥城和阖闾城来看,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是很清楚的,其主要功能作用也应是一致的。即一方面,为了防止西楚的卷土重来,确保国都的安全而建立起的西线整体军事防御体系;另一方面,为了迎战东南方崛起的越国,西部建立的这些城池或城堡又可作为万一都城失守后进行抗御和固守的基地。
后记:在此课题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始终得到了南京博物院徐湖平院长、考古研究所张敏所长、南京市文物研究所车广锦所长、武进市博物馆林志方馆长和淹城遗址博物馆王岳群馆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住在淹城的日子里,更受到王馆长等的热情接待并设法提供相关资料。在此,谨致衷心谢意。
注释
①淹城遗址考古发掘队:《发掘淹城遗址的主要收获》,载《南京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纪念文集》,1993年。②淹城博物馆编:《春秋古城——淹城遗址》。
③陈志良:《奄城访古记》。
④顾颉刚:《奄和蒲姑的南迁——周公东征史事考证之四》,《文史》第30辑,中华书局出版。
⑤林志方:《淹城系西周奄族南迁定居遗迹考》,《武进文化》
1999年第2、4期。
⑥车广锦:《淹城即季扎延陵邑考》。
⑦傀振造:《淹城出土的铜器》,《文物》1959年4期;赵玉泉:《武进淹城出土春秋文物》,《东南文化》1989年4—5期;肖梦龙:《试论江南吴国青铜器》,《东南文化》1986年2期。⑧武进县淹城管理处:《淹城遗址大埂墩西周墓》,《江苏第三次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酬建国:《吴城形态初探》:贺云翱:《吴国城市建设述略》,
均见《江苏第三次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⑩林志方:《淹城非季札封邑延陵旧治考》,《常州文博》1998年2期。林志方:《春秋晚期吴国对淹城的军事利用考略》,见《江苏第三次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责任编辑李自智)
51
下一篇:会计面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