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16)

时间:2025-07-07

东钱湖漫长的开拓过程,同时也是钱湖文化逐步积累的过程。自唐宋以来,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古文化遗存,包括石雕、古瓷窑、寺庙等几个方面,这些遗存综合地反映了当时东钱湖地区工艺技术水平和文化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又一大文化风景资源。

古窑址

窑岙古窑址 在鄞县韩岭乡上水村窑岙山东坡,为晋、五代、北宋时期窑址,面积约2.7万平方米,堆积厚度1米至1.8米。南侧为晋代窑,范围约200平方米,出土碗、盂、钵、罐等。以素面为主,亦有羽毛纹、弦纹、胎质灰白。釉色以青中带灰居多。五代至宋窑址堆积分布广,器形较多,器物有碗、杯、盅、盘、碟、粉盒、雕花器盖及喇叭筒形壶、八角形壶等。标本曾参加全国古窑址标本展览,后曾展出于英、日和澳大利亚。1982年6月,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雕

东钱湖石雕数量颇多,可分为石雕群像和石构建筑二类,这些石雕大都风格细腻,结构精巧,反映了当时较高的艺术水平。

景区内现存宋、元、明三代墓葬石雕八处,约260余具,分属文相、武士、石狮、石虎、石马、石羊、石鼓八类。数量多,类型丰富,雕刻精细,形态逼真,看来栩栩如生,不失为古代石刻艺术珍品。石构建筑有石座,它反映了更高的建筑技术和雕刻水平,融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为一体,为东钱湖石刻中的上品。

南宋石雕 近几年来,先后在东钱湖风景区湖畔山岙中发现大批南宋(1127—1279年)墓道石雕,现在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称墓道石雕为石象生,根据墓主身分,按照当时规制进行配置。东钱湖石象生遗存之多、制作之精美不仅省内罕见,在国内也属稀有,这与特定的历史和人文条件密切有关。据记载,在南宋152年中,鄞县籍的丞相就有史洁、史弥远、史嵩之以及郑清之、魏祀5人。史氏家族为南宋最大的望族,门庭显赫,有“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和“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之称,并先后出过72个进士,他们死后多数都归葬在东钱湖的周围。据初步统计,分布在上水、下水、韩岭、横街、福泉山等地的墓道石雕共30余处,计180余件,其中有文臣(忠)、武将(勇)、蹲虎(节)、立马(义)、跪羊(孝),都是成对排列于墓道两侧;有的还有石笋墓表柱、石太师椅、仿木石牌坊等。在这些墓道石雕群中,最大的文臣,武将石雕高达3.5米.造型准确,表情生动,或肃穆,或震怒,维妙维肖。身上梁冠盔缨,风翅护耳、方心曲领、袍服甲胄都雕刻得十分具体、细腻。动物石雕形体动作多样,并有各种装钸图案。这批丰富而又完整的历史遗存,充分展现了南宋石雕艺术的非凡创造力。由于南宋6个皇帝的安葬都比较简单草率,在绍兴的皇陵没有发现墓道石雕,因而东钱湖的南宋墓道石雕群就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