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13)

时间:2025-07-07

兴越之功,改成陶公山,名其临湖垂钓处牛头渚为陶公钓矶。1227年(南宋宝庆三年)郡守湖榘浚湖,修建烟波馆、天境亭于其上,馆亭早圮,石矶亦毁。明诗人洪性《登陶公山》诗曰:“霸越平吴此息机,蓑衣终日坐鱼矶;一竿风月高名在,千古江山旧是非。”现仅留其名。

余相书楼 在湖的北面、月波山麓。平畴濒水,山竹岸柳,掩映成趣,临涧听空山鸟语,登高眺湖光烟波。1178年(南宋淳熙五年),丞相史浩建月波楼于此,并垒石成岩,辟宝陀洞天,钦赐“慈悲普济”匾额。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定名月波寺,后圮。1573年(明万历元年),相国余有丁就废址划地百亩筑五柳庄,神宗题“名山洞府”。余有丁晚年在此读书自娱,因感陶渊明《归去来辞》,遂名五柳。楼曰“舒啸”,斋曰“觉视”,台曰“矫首”,总称“舒园”。后人称为余相书楼。清仁忻宇春诗曰:“五柳庄开辟地幽,高低亭榭接书楼;而今零落埋荒草,剩有波声带月流。”自明迄今,历经兵火,已荡然无存。其址移作他用。

百步耸翠 湖之西南群峰间,有山兀立陡峭。人称百步尖。因其山峰似苍(蒲)剑刺天,状貌峻奇,亦称百步剑。昔有“众山俱绕膝,高鸟仅翔腰”、“一山屹立万山朝,壮观棱棱倚碧霄”诗,状其高峻。传说能以百步登上山尖者,可得一宝剑。清人忻宇春诗曰:“尖尖百步绝跻攀,屹立湖南第一山;何日登峰能造极,芒鞋踏破翠云鬟。”相传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曾在此屯兵。

霞屿锁岚 陶公山前湖心有一弧悬绿洲,名霞屿,旧时上有望湖亭、霞屿寺(均毁于晚清)、观音洞(即“补陀洞天”)等。霞屿卧波,山岚水气,朝雾暮霭,故名“霞屿锁岚”。清人忻恕诗曰:“湖心一架翠回环,烟对晴霞锁小山;石洞空浮烟水里,梵宫应在有无间。淡浓墨似新添画,蕴藉人如嫩霁颜;为了礬头回望合,断云残雨碧沙湾。”现存南宋石窟“补陀洞天”,洞长40米,高宽2至3米。洞中有洞,洞壁刻镂空石龙、石佛。元延祐《四明志》载:“大资史岩之凿山为观音洞,仿宝陀之山”。现民间误传宋丞相史浩母欲去普陀山拜佛,史怕海涛之险,故开凿此洞,供其母进香,俗称“小普陀”。洞口额刻“补陀洞天”隶书。70年代建湖心塘时,经清理石洞露土,有陆路可通。塘与屿连接处,建补陀亭,有游船泊岸码头。近年香火甚盛,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洞外新塑观音像,重建霞屿寺。1991年12月始筑霞屿公园,面积2.4公顷,分宗教活动、草坪、旅游服务、水景观赏等功能小区,总投资数百万元。

双虹落彩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以浚湖淤泥,筑梅湖邵家山至杨家山长堤,名五里塘。宽约8米,首尾各建一石拱桥,东名下虹桥,以通舟楫。每逢暮春盛夏,雷雨过后。骄阳破云,上悬虹霓,下伏弓桥,山水映辉,景色艳丽。故取李白“雨水夹明镜,双虹落彩桥”句,名“双虹落彩”。清人忻宇春咏:“走马梅塘五里通,洞桥高架各西东;不嫌明镜从今破,道是双虹落半空。”后梅湖茭葑淤塞,1943年沿湖民垦为农田。后经七乡农民疏浚,但终难复原状。1961年辟为梅湖农场后,此景湮灭。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规划(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