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4)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知识管理
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C.申农则将信息理解为:“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一定义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们所说的信息管理中信息一词的涵义[19]。
为区分知识与信息,有必要解析信息的构成要素。信息是由信息载体、信息符号和编码及信息内容构成的。以文献为例,文献的物理存在形式,即纸质或光、电介质等是信息赖以存在的外部形式,也是我们所说的载体;载体上用以表达特定涵义的符号系统及其组合是信息符号和编码;文献所要说明的问题或阐述的观点等是信息内容,它以抽象的方式,依托于载体和符号系统及其组合而存在。但它在某种意义上也独立于信息载体与信息符号和编码。通常载体形式的变化、符号系统的转换不影响信息内容,这也是信息得以传播和保存的根本原因。
王知津指出:“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只有人们的大脑才能产生、识别和利用它。”[20]国外也有学者认为:“如果把知识看成是信息的集合,那么无异于剥夺了其最核心的部分,知识存在于人而不是信息集合中,知识是人对一系列相关信息所产生的反应。”[21]这些定义向我们揭示了知识的两个基本特性:其一,知识的“宿主”只能是人,而不能是任何其它东西,这与信息载体类型的多样性和信息存在的广泛性自然而然地区分开来;其二,知识是在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信息是知识产生和更新的原材料,但信息绝对不等同于知识,不是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知识是经过人脑而形成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知识的主观性、抽象性可能会使人们认为知识与信息内容是同类或同一层次的东西,虽然两者具有某些共性,但两者在性质和人的认知层次上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事物。通常我们说信息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和原材料,其实更确切地讲应是信息内容,它才是直接与知识之间转换的主体。信息载体、符号系统和编码、信息内容、知识四者相比较,物质性越来越不明显,而主观性、抽象性则不断增加(图1)。 知识的形成是从信息载体、信息符号和编码经信息内容而到知识,而知识的传播则顺序相反(图2)。 知识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交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先后两次出现的信息载体、信息符号和编码及信息内容可以是不同的。
附图{图}
图1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识不等于信息,两者也不是简单的包含关系,弄清这一点对明确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
1.4 研究内容范围的区别
从信息管理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各个阶段并非截然的取代,而是一种交叉存在的关系,但各时期所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热点却是变化的,而且信息管理的内涵也尚未达成共识,因而目前对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范围的概括也各不相同,已有文献对目前国内学者所持主要观点进行了概述。[22]但无论研究者从何种角度研究信息管理,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落脚点都是围绕信息存储和利用展开的。
对于知识管理,我们从对其内涵的论述可以了解到,知识管理的研究领域在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上更为庞杂,这源于知识管理产生的多源性,这一问题在下一部分将详细阐述。由于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密切联系,信息管理可以视为广义知识管理研究范围的交叉内容。广义的知识管理研究的范围从宏观上可以涉及国家创新体制的研究,在微观上可深入到个人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变化;从学科门类上既有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但更重视人文科学的应用。知识管理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是各行业都在研究并重视的焦点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广义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如图3。
上一篇:衡水中学作息时间表(骄阳教育)
下一篇:忙碌而充实的一天